下载此文档

唐山大地震40周年征文2篇.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唐山大地震 40 周年征文_1000 字唐山是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是唐山大地震 40 周年。 40 年前,一场举世震撼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 24 万条生命沦为亡魂。 40 年后,新城崛起,废墟不再,除去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少部分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 “唐山大地震”已成为一段冰冷的历史。 40 年前的 7月 28 日3时 42 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摧毁了中国冀东重要的工业城市唐山。 40 年后的今天,唐山人走出了大地震的黑色阴影。 40 年前的 7月 28 日3时 42 分,一场大地震摧毁了唐山。震后的一组统计数字为: 丧生者 242769 人,重伤者 164851 人, 70 多万人受轻伤, 15886 户家庭解体, 7000 多个家庭断户绝烟, 3817 人成为截瘫患者, 25061 人肢体残疾, 3675 位老人成为孤寡老人, 4204 个 10 岁以下的孩子没有了双亲。有关这场灾难,究竟留给今天的人们多少清晰的图像、难忘的瞬间和震撼人心的细节?历史不该仅由宏大叙述和终结话语构成,更多活着的历史,其实就珍藏在你我身边小人物的记忆深处。 40 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 40 年,对一个城市却不算一段短促的时光,足够它拭去灾难的创痕。 40 年,对一个活下来的人则是漫长的岁月,在重建自己生活的路途上,原本是少年的走进了中年,原本是中年的走进了晚年。 40 年,震后唐山建起的第一批房屋,已经变得陈旧了。震后栽种的树木, 早已成荫成材。那个地震发生时只有 6个月,最小的地震孤儿之一党育新,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何为“抗震精神”?有十六字以概之: “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公而忘私,就是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把全部心血献给唐山的救灾和重建。――患难与共,就是邻里之间、干群之间互帮互济,同甘共苦,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大灾面前与群众同舟共济,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百折不挠,就是知难而进,不向震灾屈服,不向困难低头,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重建家园。――勇往直前,就是不甘落后,不甘示弱,敢于争先的优秀品质,在与震灾斗争中表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奋勇前进。抗震精神亦是唐山崛起之魂。人们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他人,舍局部为全局,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新唐山的重建、崛起、发展。抗震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勇的唐山儿女,在大地震后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的历史篇章,尽管当时缺吃、缺穿、缺水、缺房, 但唐山人民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官兵一致,干群鱼水,战胜了自然灾害,新唐山在一片废墟中崛起。唐山大地震灾情之重,损失之大,举世罕见。外国称“唐山从地球上抹掉了”。而英雄的唐山人在灾害面前不低头,用“抗震精神”迅速生产出“抗震煤”、“抗震钢”、“抗震电”、“抗震车”……震后七天组装出第一批自行车;震后十天生产出第一车煤;震后十四天发电厂开始发电;震后二十天造出第一台机车;震后二十八天炼出第一炉钢。抗震精神也是融入唐山人血脉中的城市精神,在民众中有着深厚的底蕴。在那场浩劫中锤炼出的亲情友情,折射出人性中至真至纯的爱,历久弥新。地震废墟上崛起的新唐山,不仅延续了百年历史的璀璨,更创造了属于今天的辉煌。温家宝总理考察唐山后赞叹: “唐山是一个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写

唐山大地震40周年征文2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jgjsfg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