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船政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与启示.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船政模式”对职业教育影响与启示一、近代教育先驱学堂福州船政学堂(原名“求是堂艺局”)创自左宗棠(1866年),成于沈葆桢,是中国近代最早引进西方教育模式海军院校,是中国近代首创留学生教育制度高等院校,是近代中国职业教育起点。福州船政学堂派遣近代中国最早留欧学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船政学堂把育才作为根本,关注就是教育。船政学堂办学模式,采用法国教育体制,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学校合二为一,是一所按学科分设专业与课程近代高等学校。前学堂学习法国语言文字,专学制造,又称法同学堂或制造学堂,采用法国军港士官学校科目训练;后学堂学习英国语言文字,专学驾驶,又称英同学堂或驾驶学堂,采用英国海军培养方法训练。后来,根据实际需要,又增设测绘事院、艺同、管轮学堂、练船等。这样前学堂就由制造学堂、绘事院、艺圃三部分组成;后学堂由驾驶学堂、练船、管轮学堂三部分组成(见下表)。这些都是当时中国前所未有思想变革与开创性实验。传承船政教育模式,创新现代人才培养,对今天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现实借鉴意义。二、福建船政学堂“船政模式”特点(一)具有职业教育特色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船政学堂办学目标采用重金聘请外籍正副监督与首批36名洋人担任船政教师与技工(聘期5年),并引进西方国家先进造船技术与设备,以培养造船、驾驶等应用型技术人才。船政学堂组织模式、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模式、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目标带有显明职业教育特点。其课程设置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制定(见上表),这种人才培养与教育模式内涵与特点相当于德国“双元制”。(二)厂校一体办学体制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船政学堂采用独创性“厂校一体、产学一体、多元结合”办学体制,使得厂校相连,二者相互依存,即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密不可分。福建船政局同时创办学堂、铁厂与船厂,既不是厂办学校,又不是校办工厂,更不是厂校联合或合作。这种厂校一体化办学体制与产学合作模式,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对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可供一些启示。其一,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教师是“双师型”,既是老师,又是工程师;既教理论,又教操作。学生既是学员,又是学徒;既学习,又参加劳动;其二是更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例如造船专业“学校成立两年中,每门实习课,每天都进行数小时体力劳动,以便让学生熟悉车间工作”;其三,外国监督既管学堂教学,又管工厂生产,。三、船政学堂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影响福州船政学堂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影响是多方面。创办船政是非常之举,一方面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文化观、教育观提出挑战,当时思想观念已发生革命性变化,逐步打破旧封建知识分子不屑从事技艺工作传统观念,改变人们鄙视职业教育理念与轻视职业教育社会风气。从思想上为近代职业教育发展开辟道路,其教育工作意义十分深远。另一方面,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为近代中国新教育格局形成奠定了基础,成为“开山之祖”,引起各地纷纷效仿,从而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制度诞生,使职业技术教育(实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四、船政学堂对职业教育文化建设启示船政学堂之所以名留青史,成为“开山之祖”,根本原因在于它顺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创新革变、开放自主,追求科学、追求真理,为社会发展,为近代海军建设、机器制造、铁路、矿业冶炼、电信、外交等领域

“船政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