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刘子自传》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钟文慧审核:高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2、了解刘禹锡的人生经历与基本事迹,体会其坚强不屈、乐观豁达的性格。3、学习从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与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刘禹锡的相关作品;2、体会人物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教学课时】:4课时课前预习案【预习指导】作者简介:文学上的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诗人,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永贞元年(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历夔(今四川奉节)、与(今安徽与县)二州。后得推荐,任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她就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号称“刘白”。自居易在《刘白唱与集》的序言中曾称赞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刘禹锡因为诗气豪迈,被称白居易称为“诗豪”;有《刘宾客集》。她的诗沉着稳练,格律精当,通俗自然,诗风清新;她的讽谕诗寄寓深刻、辛辣有力。原有诗十八卷,《全唐诗》存诗十二卷。《全唐文》存其文章也就是十二卷。有作品集《刘梦得文集》。、2、仕途上的刘禹锡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元与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与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瞧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与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与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与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她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 (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次年病亡。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为她早年参加的永贞革新辩护,为王叔文恢复名誉,表明她至死不渝的志节。3、释题:《子刘子自传》,翻译成现在的话,比较恰当的说法就就是《我刘先生自传》。郑州大学教授郭殿忱说,“很正式、很自信、很傲然。”前一个“子”,就是对自己的称呼,、成就: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上颇有成就,被白居易称为“诗豪”在散文创作上造诣也很深,《陋室铭》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刘也就是一个哲学家,她的《天论》就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著作,表达了无神论思想。二、文体常识——古代传记之自传:自传世史外传的一种,不附于史书,以单篇流传,就
子刘子自传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