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教学设计方案二本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每课时40分钟。第1,2课时:单元总体阅读,学习理解字词,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单元学习任务。第3、4课时:《晏子使楚》、《半截蜡烛》结合教学,仿照《半截蜡烛》编写剧本《晏子使楚》并即兴表演。第5、6课时:《杨氏之子》+《打电话》结合教学,续编《杨氏之子》(孔君平有事让杨氏之子转告给父亲,他该怎么把话说清楚,说简练)。第7、8课时:单元主题阅读与拓展,收集有艺术性语言并进行口语交际内容《劝说》。第9、10课时:单元作文,演讲稿与国旗下讲话习作,如何运用恰当语言呼吁号召同伴。后3课时:讨论区发表感想;测验区复习并测试。本单元共安排13课时,由于篇幅限制,仅以第3、4课时为例进行介绍,以期抛砖引玉。《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教学案例课文剖析《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也是写了母亲与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秘密与德国军官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话语中充满了胆略与智慧。两课都是紧扣“精妙语言运用途径与方法”,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因此在教学两课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教学目标学会并理解生字新词。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中,以及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都是巧妙运用得当语言。并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剧本语言特点,仿照《半截蜡烛》形式把《晏子使楚》改编成剧本并即兴演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回顾 1,复习内容,激发兴趣。面对楚王连续3次侮辱,晏子是怎样应对?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在3个故事中找出晏子话,认真读读,看看晏子话给你什么印象。(二)深究体会,朗读感悟 1,默读全文,找出晏子应对楚王说话。 2,三次对话理解并进行朗读指导。第一个故事:“这是个狗洞……什么样国家?”(1)重难点理解: 换词理解:抓住“晏子看了看,说”来体会晏子爱国之情。“看了看”换成“想了想”,可以吗? 拓展《胯下受辱》,体会此处“看了看”与《胯下受辱》里韩信“看了看”不同。(2)交流体会晏子言外之意。第二个故事:“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1)重难点理解: 出示古文:“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后来人们从中概括了三个成语,知道哪三个吗? 积累词语,摘抄下来。(2)交流体会晏子言外之意。第三个故事:“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水土不同吧。”(1)重难点理解:体会晏子语言表达方法。(2)交流体会晏子言外之意。 3,评价晏子语言。 4,评价楚王。(三)口语训练: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 1,魏晋时期文学家孔融小时候很聪明。有个傲慢大官很瞧不起他,说:“小时候聪明,大了就未必。”你知道孔融是怎么回答吗? 2,美者采访周总理时问:“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老低着头?”你能替周总理回答这个问题吗? (四)延伸《半截蜡烛》学习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谁起到了关键作用?体会为什么小女儿能说服军官?(语言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时神态) 2,揣摩角色心理,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角色语气。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半截蜡烛》、《晏子使楚》主要内容 1
《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方案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