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改革出台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为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责任,明确由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同时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并相应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进行整合。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原有31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行政三分”需实践探索中编办负责人表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该负责人说,政府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行政运行机制。该负责人表示,具体组织和运行形式,还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完善。改革的原因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行政职能的错位和交叉,不仅造成了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多,行政效能低下,过多经济资源被行政机构自身消耗掉;更重要的是,它无法履行宏观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职能,无法向民众提供合格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根据一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国务院现有的66个部中,职责多达80多项,仅建设部门就与发改委、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另外,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所谓改革要求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使未来政府机构改革将逐步向“宽职能、少机构”的方向发展。优点分析有利于集中和整合资源机构大量缩减,为行政协调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缓解职能交叉,提高行政效率决策与执行分离,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有利于推动地方政府进行行政改革(我国地方政府设置依据中央进行)存在的问题管理幅度过大,权利与资源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腐败改革阻力大: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旧的管理模式根深蒂固,改革只是一纸空文规避缺陷完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除了法律监督,部门监督等等,充分利用媒体监督与公民监督)切实实施
大部制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