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doc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孙志庭1赵信丽2张晓慧1郝亚平1陈立峰1(1解放军第461医院耳鼻咽喉科吉林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和平校区门诊部吉林长春130062)【摘要】目的研究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对第VIII颅神经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16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3例。3例伴有轻度眩晕。结果16例患者术后耳鸣完全消失,3例伴有眩晕者术后眩晕症状随之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有效方法。【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耳鸣血管压迫【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294-01耳鸣是耳科的常见症状,可由桥小脑角区的血管祥压迫第训颅神经所引起,并已通过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获得成功⑴。我科自2006年以来,在行乙状窦后径路第VD颅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半面痉挛的同时,还对16例伴有同侧神经性耳鸣的患者进行了第VIII颅神经血管减压术,术后进行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左侧10例,右侧6例;年龄27〜54在岁,平均38岁;病程10个月〜13年,。所有患者术前除有半侧面肌不自主抽搐外,均伴有同侧主觉性、非搏动性耳鸣,其耳鸣程度按Baguley〔2)分度法分为以下4度,即。度:无耳鸣;轻度:在无背景噪声环境中有耳鸣;中度;在有背景噪声环境中仍有耳鸣,但不影响睡眠;重度;在噪声环境中有耳鸣,并影响入睡。本16例中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3例。7例为蝉鸣声,5例为机器声,4例为吹风声。3例伴有轻度眩晕。全部患者术前声导抗测试均正常,2例前庭功能(冷热水试验)呈中度减退。3例纯音听阈语言频率平均25〜40dB。16例术前头颅CT检查未见颅内占位病变,与术中所见一致。。以外耳道水平线与耳后沟交点为中心,,深达骨膜,沿骨膜下向前方分离皮瓣后翻转固定。在切开皮肤的同时,快速静脉滴入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颅内压。用颅钻开一直径2cm的骨窗,骨窗的前缘为乙状窦的后缘,骨窗的上缘为横窦的下缘。在横窦与乙状窦的夹角处“C"形切开硬脑膜,并翻向前方。在8倍手术显微镜下,开放桥小脑角池,显露第VU、VIII颅神经根,仔细探查颅神经根周围,均见有血管祥压迫于第VII、VIII颅神经根。压迫第训颅神经根的主要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祥6例、小脑后下动脉祥4例、基底动脉4例、粗大的静脉2例。先对第vn颅神经根进行血管减压并加以梳理,经观察面肌痉挛消失,然后将压迫于第viii颅神经根的血管仔细分离,并在神经与血管之间垫放自体肌片隔离减压。检查颅内确无出血后分层缝合硬脑膜及皮肤。2结果16例术后耳鸣完全消失,3例伴有眩晕者术后症状随之缓解;术前伴有听力损失的3例中,2例恢复正常,1例无变化。术前听力正常者中,1例术后语频听阈增加20dB,于3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6个月〜1年4例,2〜3年7例,3年以上5例,均无复发。患者术后有轻度头痛、头晕或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均于3〜4日内缓解,无其他并发症。⑶于1967年提出了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理论,并于19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