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的希望和同学们度过愉快而充实的40分钟!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呈现
1、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重点)及评价(难点)
2、三民主义的实践
3、新三民主义的内容(重点)及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难点)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具体内容及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1、预习检测,探究问题: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授课过程
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1、什么是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的实践有哪些表现?
3、孙中山一生最伟大的转变是什么?
4、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那两方面的含义?
【典型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三十年中,出生入死,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盖历次失败,虽原因不一,而其究竟则为失败于敌人。此役者敌人已为我屈,所代敌人而兴者,乃为十余年卵翼之陈迥明,且其阴毒凶狠,凡敌人所不忍者,皆为之而无恤(顾虑之意)。
——1922年孙中山《致海外同志书》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1)“三十年”和“十三年”各指什么?“此役”指什么?
(2)孙中山为什么会提出新三民主义?
(1)“三十年”指辛亥革命及其余波;“十三年”指中华民国成立至此;“此役”指第二次护法运动。
(2)原因: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受到十月革命影响,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探寻新的救国救民之路,与时俱进。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思考:从《时局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材料一:
?
材料二: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经济上: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奕昕
康有为
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材料三: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
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材料4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深受美国林肯“民有、
民治、民享”思想的
启迪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材料五:1900年以后,
在国内外掀起了出
版介绍西方资本主
义的翻译著作,创
办革命报刊,发行
革命书籍,宣传民
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思想)
思考:从材料五中得出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第16课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