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撒手不再做政党领导后,自号“撒翁”的陈独秀,“既不拥国,也不拥共”。自判局外的他,似乎再次体验到了思考、写作、批评自由的状态。 陈独秀这一辈子(点击见大图)陈独秀与他的朋友、敌人 (点击见大图) 记者_黄修毅1933年4月14日上午,在促狭的江宁地方法院法刑二庭,记者挤满前廊,庭内座无虚席,百余人旁听了一起以“叛的陈独秀,气色尚佳,眼睛深深眍进挑起的眉梁骨,不自觉有睥睨一切的神气。当堂自辩时,他的一番讥诮之词引得旁听席上一阵骚动。“我只承认反对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不承认危害民国,因为政府非国家……孙中山、黄兴等,曾推翻满清政府,打倒北洋政府。如谓打倒政府,就是危害国家,那么国民党岂非已叛国两次?”再度入狱的陈独秀,此时已被国、共两党剥除了任何合法的政治身份。自1913年“二次革命”以来,他曾因“反政府”、“组织共产党”等罪名四次被捕。这一次,为营救陈,知识界的民主人士一如既往地竞相奔走,在胡适、蔡元培的运作下,杜威、罗素乃至爱因斯坦都拍来了声援电报。当时最有名望的大律师章士钊自愿出任陈独秀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慷慨陈词53分钟,以“保全读书种子、着重言论自由、恪守法条之精神”为陈辩护。陈独秀闻言,当庭声明,“章律师辩护词只代表他的意见,我的政治主张,要以我的辩护状为准。”台下哗然,有人议论陈是“想当英雄”。法庭最后判陈入狱13年。遥在延安中央苏区的《红色中华》据此评论说,“陈(独秀)托(洛茨基)取消派跪在国民党法庭面前如此讨饶,所以保住了性命。”面朝四壁把国民党的牢底坐穿,背后则忍受着“自己人”的谩骂。这位参与创党的中共首任总书记,到了晚年被《新华日报》等称为“托匪汉奸”、“日寇侦探”,直到死后仍长期背负着“右倾机会主义”、“反动路线总头子”的骂名。他身前的思想与作为,有如受到诅咒,至今仍深埋在公众的视野之外。向左走?向右走?站在法庭上,年过半百的陈独秀仍精神矍铄。壮年时他曾教训青年:“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的美的生活。”现在这看起来像是他人生的自剖。囚于南京狱中期间,曾经是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重操早年精熟的文字学,写成一部《实庵字说》,成为他的遗世之作《小学识字课本》的底稿。他还特意托胡适捎来英文原本的《原富》、《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日加研读手不释卷。无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替他扛旗的胡适,在陈独秀入狱后,反倒发了一通怪论,“我真羡慕陈仲子,匍匐食残李时,有许多闲暇著述。陈仲子脱离苦厄后,肯定不能安心著作。”1937年岁末,在狱中关押了5年的陈独秀获提前释放。此间,外面的世界已发生了剧变。抗日的战火从热河蔓延至全国,国民政府节节败退,从南京迁都重庆;而中共中央经过长征抵达陕北,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并跟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陈独秀一出狱,旋即成为国共双方争取的对象。蒋介石提出,愿拨10万经费支持陈重组共产党,并许诺在。毛泽东和张闻天则发布中共中央通电,提出陈回党工作的条件:放弃过去的一切主张,并表示对当前中央的拥护。议会政治,实乃陈之所欲。但1927年三次上海工人暴动失败的
陈独秀的后半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