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儒家仁爱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古中国身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对现代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化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为广泛当属儒家文化。那么这样一支兴于春秋时期的学说是怎样成长为整个华夏的文化典范,成为引导世界文明走向的大成思想,百家争鸣时的那么多文化流派为何偏偏是儒家流芳百世,它又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这些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由此看来,儒家的精髓就在于一个“仁”了,这个仁指的是仁爱,但这种仁爱是一种非常广义的指代,它被用来教化民众的思想行为,用来指导君王之道,用来规范人伦教义。即使过去千年,这种仁爱思想对于社会的进步发展依然具有多领域的广泛影响。正是这种极其睿智的仁爱思想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儒家成为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并且影响至今。首先,我们先来分析儒家仁爱思想其本身。“仁”与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个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对人是什么的追问,孔子首次将仁规定为人的本质。他认为人是并存的,所有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存在。这就共存要想持续且健康的发展下去,就需要一种仁爱的关系存在,需要一种道德情操的存在。由此看来,仁可以归类为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道德本身或是有道德的人,一是指乐观又有高尚情操的人。这几种含义的共同点都是人人之间应互爱、自爱,只有这样才符合身为一个人的本质,才能被称为人。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并理解何为“仁”的过程。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但他认为仁是人出身便具有的,更加强调了仁对于作为人的重要性,生而有之表现了一种自然伦理的权威性。再将目光放到人本体之外来,“仁”同样是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其包括两大内容,即爱人和自爱。而这种自爱并不指狭义的爱自己,在宗法森严的古代社会,它指的是宗族血亲之爱。爱人更好理解,便是一种推而广之博爱。无论是自爱还是爱人,都是要求要爱出自己这个个体以外的他人。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是爱自己的话太过狭隘,尚不足以构成“仁”,只有拥有仁爱之心,推己及人才能走向“仁”。其次,某种程度上,我们研究任何一种文化,出发点都是它对当下社会的价值的影响,儒家仁爱思想也不例外。儒家仁爱思想所涉及的内容,所产生的价值是极为广泛的。当下社会,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这几点:人个体的道德修养的养成,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整个人类社会和平梦想的实现。这

关于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