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明清时期漕运对天津社会影响研究.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明清时期漕运对天津社会影响研究摘要明清时期,我衡,定都于北京的封建王朝所需粮饷,全都仰给予江南,漕粮运输成为封建统治者赖以生存的命脉。为加强自身的统治,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漕运,使明清时期天津地区的漕运空前发达,发达的漕运促进了天津的崛起,从而也对天津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关键词明清时期天津漕运基金项目:湖南省民族学基地开放基金招标项目资助(编号13jdzb005)o作者简介:陈楠,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中图分类号:D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005-02明代的漕运,无论经河、经海都以天津为必经之路,明统治者在此立卫筑城、置囤建仓,天津为适应其保障漕运正常进行和拱卫京师的需要应运而生,从旧日的聚落市镇发展为军事城堡。步入清代,天津地区漕运的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海运、河运并举,商贩、官运兼行。乾嘉时期,天津成为北方重要的贸易口岸和联结北方各地的区域性经济网络的中心。明清时期漕运的持续发展是促成天津城市演化进程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庞大的漕运活动在诸多方面对天津城市产生的巨大影响做简要论述。一、对天津商业的影响(-)南方货物充实了天津市场明清时期,漕船除运载粮食外,政府还允许其携带一定数量的土特产品,令漕运人员沿途买卖,以资盘剥折耗之费。①清朝,官府允许漕船带运的土宜增加到180石,但一些漕运人员不知满足,他们在官府规定的数量之外,仍夹带土宜,这样一来,漕运在运送漕粮的同时,使南方运往到北方的货物数量大增。此外,漕运人员还在运河沿途口岸、市镇、码头等处揽载商人货物,收取一定的运费,商人为逃避关税盘剥也很愿意用漕船带货,这样漕船:“沿途包揽,沿途脱却,故其夹带之货,多余额装之米。②”漕船带运到天津的南方货物品种繁多,主要有:农产品、木材、手工业品等,南方货物的大量涌入,使天津商业市场高度繁荣,据史料记载“又其地为漕运孔道,冠盖之所往来,商贾之所辐痍,舟车络绎,百货骈填,鼓角管弦之声不绝于耳疽'③当时,天津商业的繁荣程度在一些诗歌中也有反映,如,清代诗人崔旭的《津门》“畿南巨镇此称雄,都会居然大国风。百货懋迁通蓟北,万家粒食仰关东。市声若沸鱼虾贱,人影如云巷陌通,记得销金锅子里,盛衰事势古今同。”此诗反映了南方货物的涌入,使天津的商业得到了高度发展。明代末年,流入天津的商品种类口益增多,如:江浙一带的丝绸、瓷器、布匹,辽东的大豆,河南的粮食,闽广一带的海货、木料、茶叶、纸张。天津的集市和商业区就此出现,当时天津城内出现了东、西、南、北、中五个集市,分布在城中心和四门附近。北门外“有杂粮店,商贾贩粮百万,资通京师,”城东有宫北大街、宫南大街,城北的针市街、估衣街、竹竿巷以及驴市、牛市、布衣胡同等都是商业较为发达的地方,天后宫附近在明代中期已经成为天津的商业中心。(二) 漕运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明朝建立之初,会通河淤塞,明成祖永乐九年加以疏浚,“会通河开成,自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漕舟始达于通州二④明王朝的有效治理使大运河畅通无阻,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清王朝建立后,继续推行河运漕粮,为保证漕运的顺利进行,统治者对运河进行了有效治理,清代初年,大运河因年久失修致黄、淮淤灌,沿线地区因洪涝灾害使堤坍路断。顺治七年,黄河决口,清统治者派杨方兴筑岸修堤。康熙二十六年,“于清河县之西,黄

明清时期漕运对天津社会影响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