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药药性研究及毒性预防综述.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药药性研究及毒性预防综述.doc中药药性研究及毒性预防综述中药药性研究讨论陈沁3120102850第41卷第5期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Vol41NO52012年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MEDICALSCIENCE).cn陈沁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医药1202班学号3120102850〔摘要]中药作为国粹,其内涵博大精深。中国早就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但是近年来,中药被有意无意地戴上了纯天然二无毒副作用二可以放心服用的光环,很多人出于对国粹的热爱,不愿意提及中药的毒性,厂家广告的大肆鼓吹又从而推波助澜,使得中药的毒副作用一直暧昧难明。从2003年初的龙胆泻肝丸,到年末的排毒养颜胶囊,再到新华社记者对于中药毒性排列前三的系列报道,中药的有效性受到了强烈置疑。然而,中药理论中有“以偏纠偏”之说。毒指药物的偏性,所以中药的毒性也就是其药性。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认识中药的“毒性”呢?想要真正地挖掘出中药的医疗价值,势必得先解决中药的毒性问题,而中药的毒性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不仅包括中药本身是否含有毒性,还包括各种中药的用量以及药方组成等。认识中药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摸索前行。〔关键词]药物毒的概念毒性原因毒性成分中药复方的毒性解(中图分类号]***** 1文献标志码]*1文章编号]********************毒在本草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毒无毒是指药物对人体有无毒性而言。古今有关“毒”的含义相差很远古代对于“毒”的概念是广义的。西汉以前:一指药物的总称。二指药物治病的偏性(特性)东汉时代: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为有毒可以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当今所说“毒性”是指一些药物对机体有一定毒害作用(损害性、毒害性),用得不当,可导致中毒。《周礼》谓:“聚毒药以共医事”,这里的毒药为中药的总称。明代张景岳认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中药理论中有“以偏纠偏”之说。毒指的就是药物的偏性,而人生病,中医认为是感染邪气所致。中药就是以药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所以中药的毒性也就是其药性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药的“毒性”呢?一•中药的毒性成因第一:药物本身是否含有毒性成分:古今中药毒的概念有不小的差异。古代药、毒不分,混称为毒药,认为凡治病之药皆为毒。同时,毒也指药物的偏性,早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即有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之说。现代中药学认为,毒性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脏腑组织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因此,中药毒性的传统概念与现代内涵是不同的。现代医药学家运用化学手段,从许多中药里提取分离出有毒成分,从而科学地揭示了药物“毒”为本质,为确定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不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害,如:当归、芦根、蜂蜜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即为有毒之品,如:巴豆、砒霜、斑螯。(巴豆中含巴豆毒素,砒霜含碑元素,斑螯中的斑螯素等等)。当然,药物的毒性与用量是否适当也有不小的关系。有些中药含的毒性成分虽然具有毒性,但也是有效治疗的成分,允许剂量内可治愈疾病,但用量超量即可导致中毒。如:马前子中的士的宁,用于治疗风湿,但用量超量即可导致患者中毒。乂如:关木通,古本草对其并无有毒的记载,成人常用量为3〜10g,但现代研究证明,若一次用量60g即可'引起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竭。再如:苦杏仁,,而氢氤酸为剧毒汤质,微量应用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显示止咳,平喘的治疗作用,而超过用量即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甚至死亡,,依此可推算出,成人对苦杏仁的最大耐受量(一次量)是20g(约50〜60个),可见苦杏仁安全用量在10~20g之间即为“无毒”;而超过即为“有毒”。总之,药物用量不能超过人体对其的最大承受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第二:中药与复方的毒性关系:方与药的毒性相关。中药是构成方剂的基本单位,所谓“方以药成”。某些情况下,组成方剂的中药本身有毒时,其所组成的方剂也可能有毒。此时,药与方的毒性一致,通常表现为有毒药物的毒性强度及药味多少与全方毒性密切相关。方与药的毒性相离。方虽由药所构成,但不等于药,所谓“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某些情况下,组成方剂的中药有毒,并不能决定其组成的方剂也有毒。方与药的毒性相离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单味药物的毒性通过配伍、用量或制剂的选择,毒性受到限制,全方表现出无毒或低毒;相反,如配伍或制剂失当,有可能导致全方的毒性增强或出现与单味中药毒性无关的其他毒性。二是无毒的中药经不合理的配伍,也可能使全方出现毒性或者明显的副作用。某些中药植物本身不显示有毒,如:人参,其中所含人参皂昔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昔A则

中药药性研究及毒性预防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66 KB
  • 时间2020-06-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