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高职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高职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剖析高职本科教育是指高职院校开办,以培养技术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才一种较高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1]。高职本科教育具有鲜明技术应用性特征,既不同于一般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也不同于高职专科教育。它是在高职专科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从国外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经验来看,高职本科教育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具有辩证统一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高职本科教育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需求,从而有力促进经济发展[2]。因此,在科学技术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类型改变,举办高职本科教育是否必要?如果必要,我国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具备哪些条件?国外有哪些值得借鉴经验,我国高职本科教育究竟如何发展?本文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论述,希冀对高职教育发展起一定促进作用。一、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必要性我国本科教育主要由普通高校举办,职业教育主要由职业院校举办,两者并行不悖,相互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心存疑问,由高职院校来举办高职本科教育,是否会造成本科教育重复设置,导致教育资源浪费[3]。本文将从宏观上转型社会对人才需求、中观上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需要与高职学生教育需求三个方面对这个疑问进行回答。(一)宏观层面:转型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旺盛需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社会正处于一个“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内,社会诸要素既急剧分化又重新组合,原有传统生产方式、社会运行规则受到强烈冲击,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但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与数以亿计高素质技能劳动者。据统计,到2010年我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在1600万至2700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大发展时期,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达到相当规模,目前全国有高职院校1060所,本科院校660所,高职院校数、招生数以及在校生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已占很大比重[4]。然而与规模快速扩张相比,我国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却相对缓慢,高职教育办学水平仍然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徘徊不前,所培养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需求。这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主要体现在结构上,高职院校培养三年制高职专科生,已满足不了转型社会对高级技术型人才旺盛需求,逐步发展高职本科教育与试点发展高职研究生教育势在必行。(二)中观层面:高职教育发展内在规律需要理论上,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高职教育应该包括专科、本科与研究生三个层次,只有这三个层次都形成并成熟,才有学术界所谓高职教育“完整形态”。从理论上来看,完整形态高职体系往往存在一条层次比较丰富、学制相互贯通、既能从事高雅文化生产,又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生态链与产业链,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地位与其自身实力,满足社会各界多样化教育需求,而且还能为教育需求者提供更宽泛、更有个性教育选择机会。从实践来看,纵观近代外国教育史,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与日本高职教育发展实践表明,国外自开始举办近代职业教育以来,在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得以扩张同时,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就一直存在加速向上“漂移”重要趋势。据相关学者不精确地估计,发达国家职业办学层次从初等“漂移”到中等用时长达数百年,从中等层次职业教育到高等层次职业教育历时百余年,而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所用时间仅几十年。而且,在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出现后,硕士、博士层次高职教育几乎接踵而至。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经历表明,职业教育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漂移”,是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而做出变革,促使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5]。而我国高职教育从开办至今,一直停留在专科层次,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教育并没有建立起自己教育体系,本质上还是沿用本科学科型教育模式,没有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职业教育,只是作为变通本科教育一种补充。但是,《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对高职教育定位非常明确,指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类型之一,是与经济社会接触最紧密高等教育类型。所以,作为高等教育类型之一高职教育,应与普通高等教育这些高等教育类型一样,具备完整结构层次体系,这是高职教育发展内在规律与必然要求。综上所述,我国高职教育只有不拘泥于专科层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度发展本科、研究生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才能改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之下彻底改变高职教育社会地位不高现状,也才能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进一步有质量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三)微观层面:高职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强烈需求社会经济需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来,使得

对高职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rterye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