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具在教学中创新应用 1前言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限制,他们对抽象事物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不太理想。因此,将数学教具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质量,模拟一些抽象数学问题,学生在这种可以通过实在感官感受环境下,更容易产生对问题兴趣,同时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下面笔者为大家介绍小学数学教具在教学中创新应用。 2反复思考,制作最合适教具有教师已经将教具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得到不错效果。但是有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相信教学效率会有更大提高。例如,有些教师制作教具运用不太合理,在相同课程中,教具运用合理与否对教学成果影响是非常大。比如在“解决问题策略――转化”一课讲解时,教师根据教材中提示分别制作了自己教具。两位教师制作教具有些许不同,但得到教学效果有很大差别。第一位教师通过对教材解读,在课前首先准备了两张长方形纸,第一张纸剪掉一个半圆,然后拼接在纸另一端(图1),第二张纸不作处理(图2)。课上时候教师将制作教具发给每组学生,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手中两个图形面积一样大吗?”由于第一张图中半圆部分是教师粘上去,就相当于给了学生一个提示,他们全部把半圆部分剪下来平移到空缺部分,让后将两张纸进行比较,发现面积是相等,从而得出结论。另一个教师做法则截然不同,他让学生比较图形同样是这两个,但是他是将两个图形打印在同一张纸上,课前发放给每个学生。当教师问学生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时候,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去验证,有将半圆剪下进行拼接,有将第一张图从中间剪开再进行拼接,有通过量两个图形尺寸,然后计算面积……第一位教师制作教具有粘贴痕迹,这无疑会给学生一个暗示,他们绝大多数会按照粘贴痕迹去思考问题,学生思维受到极大限制。第二个教师在制作教具时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将图形打印出来,虽然在材料上来说较前一位教师浪费了一些,却给学生一个广泛思考空间。通过课堂上学生做法充分验证了第二名教师做法是正确,这恰巧达到本堂课主要教学目,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会由抽象到形象、由复杂到简单转化方法解决问题策略。通过这两个教学实践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合理应用数学教具重要性。因此,为了让数学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得更有效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合理运用教具重要性,在制作教具时多思考一下:怎样教具能起到更好教学效果? 3适当变换,巧妙使用数学教具数学教具不一定是十分复杂,简单数学教具也可以通过不同变换达到不一样教学效果。小学生智慧是可以通过指尖表达出来,让学生动手变换数学教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在不断变化教具中学习知识。如在学习“大数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并且让学生自己也准备一些。上课时教师选九个自己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组成一个九位数,然后让学生念出黑板上数字,锻炼学生多位数读法。当学生认识了这个数字时,教师调换黑板上九个数字卡片位置,再次让学生读出数字。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能很熟练地掌握多位数读法。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其他问题,让学生对大数有一个更深了解。如教师可以指定几个数字卡片,以6、7、8、9、0、0、0、0、0为例,提问学生:“怎样排列卡片顺序可以只读两个零?”或者:“怎样排列卡片可以读三个零?有几种排法?”学生通过这样有关零读法训练,会对大数读法
小学数学教具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