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告密?孩子爱告状家长多担心近日,杭州一所小学给一年级的家长布置了这么一项作业:“请您就和孩子的一次最有意义的谈话、一个话题或对孩子帮助最大的一个事件进行描述。”在家长交上来的作业中,不少家长关注同一个话题:孩子爱告状。一位妈妈写道:放学回家后,女儿很高兴地宣布,她今天被老师表扬了,“老师上课时有事出去,临走前嘱咐大家不要闹。老师一走,就有小朋友闹起来,弄得教室乱哄哄的。老师回来后,我把这情况报告给老师,老师就表扬了我。”这位妈妈说,她其实是不喜欢女儿到老师那里去告状的,“班上有同学被批评了,如果知道是她告的状,肯定会怪她,次数多了,她有可能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这位妈妈的担心,很多家长也有同感,怕孩子从此养成习惯。一位家长也写道:有一天,儿子说起小朋友说他坏话,他很生气,要告诉老师。妈妈告诉他:“你可以当做没听见”孩子回答:“我明明就是听见了,怎么当做没听见?”家长只好说:“不要太计较!”孩子还是不理解。其实,不只是杭州这所小学的家长有如此的困惑,在我们身边,喜欢告状的孩子不在少数,这些在家里也常会向父母的一方告另一方的状,常常惹得爸爸妈妈不知所措,每每为此而苦恼。(张学珍) 解析如何应对孩子告密行为孩子动辄就将“针鼻儿”大点的事情看成是了不起的大事儿,接二连三地“打小报告”。他们的小脑袋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爸爸妈妈又该如何引导,使他们遇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想办法,而不是去告状? 孩子为什么爱告状可以说,爱“打小报告”并不是某个孩子的特殊爱好,这是年少孩童的通病,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孩子行为的背后,有各自的理由——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不时会出现一些分歧、不够友好,甚至是暂时的“水火不相容”。面对如此“意外”,有些儿童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和处理,尤其是当自己受了委屈、处于劣势,或感到压力的时候,第一时间闪现在头脑中的念头就是向大人、家长求助。实际上,孩子的这类告状,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求获得成人的帮助,即希望通过大人们的“干预”,说服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宣泄了紧张和不满的情绪,求得心理的平衡。渴望受到成人的关注、夸奖,也是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孩童的普遍心理,特别是在小朋友得到夸奖之后,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也会争着说出自己的长处;当小伙伴有了一些小毛病时,及时“检举”“揭发”,以期从成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希望听到大人的夸奖:“做得对”或者“很棒”。孩子爱告状也源于他对规则的敏感,说明他头脑中已经开始有了“对错”“是非”的概念,有了最初的道德判断,比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浪费是不好的行为”。他希望借助告状这种行为,告诉给老师和家长:“我知道怎样做是更好的”。孩子习惯于“打小报告”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家长——很多家长会跟孩子讲,被别人欺负了,不能还手,记得马上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孩子在这个阶段,比较听话,严格地按照家长的这些叮嘱去做。于是,橡皮被同学弄地上了,谁不小心推了他一把,都要跑到办公室找老师告状。轻松化解孩子间矛盾对孩子的告状行为,家长如果采取敷衍和心不在焉,甚至置之不理的态度,会使孩子更觉得委屈,而且对孩子也不礼貌、不尊重;也有可能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孩子的告状,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轻松地化解孩子间
如何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告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