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因此,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下面我就从课堂教学着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来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是因为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老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小小采购员”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告诉学生我们要开一个联欢会,让学生分组活动,到商店里买东西。要求每组成员中要有一位记录所买的每一件东西的名称、数量、单价、总价及最后的总价。而且要看哪一组的最合理。这样学生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就明白了:在这个联欢会中,该买什么?怎样买才合理。他们就运用了生活经验,有效的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循环小数”一课时,我出示四个季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从四个季节的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我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我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试算:(1)1÷3,(2)÷22。”在计算和讨论中,学生掌握了循环小数的含义。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关键是理解什么是“循环”,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学数学在教学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服装加工厂,原计划生产1400套服装,,,实际生产多少套服装?”。这时很多学生都用了四舍五入法求出为1508套。这里就需要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想一想:?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后,他们一致认为:,正确的答案为1507套。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生活实际中已经有的,我们可以利用经验,通过数学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渗透数学思想、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是指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观念去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方法去处理或解决问题,使数学成为学生与生活关系中的一种思维模式。就以商品打折为例,“满100送30”很多人理解成就打7折,这是打7折吗?如果是打7折,商家为什么不明确写上打7折。
生活离不开数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