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三维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训练重难点:感情朗读,理解文本,品味鉴赏,体会中心。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过程:一:文本引入 方案1:情景导入法,对比播放展现黄河汹涌澎湃,祖国美好江山及日寇侵略祖国,人民惨遭涂炭的画面或影片而引入。 方案2:谈话引入法,设计如下:同学们,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打开智慧的背囊,搜索一下,你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俗语等。(生答,师小结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祖国大地之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她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她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黄河用她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背景简介 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此为其二。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三:齐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四:解读文本 (一)初步感知 1、抽读课文,思考最能体现黄河外在形象的是哪几句诗?靠哪个字领起的?领起了哪些内容? 2、生答上问题师板书“望”。 3、怎样读出雄浑的气势来。请同学们为这一小节设计朗读方案。(师提示要注意停顿、重音、感情等) 4、抽读方案,齐读方案,思考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河的?(色彩、气势、形态、力度)写出黄河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雄浑壮阔”“蜿蜒宏大”)(二)深入探究 1、小结与过渡:正是黄河这种雄浑壮阔、蜿蜒宏大的美,激起诗人澎湃的赞颂之情。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赞颂之情,是通过哪个句子抒发出来的?出现了几次?分别赞美了黄河的哪些方面?(生答师板书“颂”“摇篮”“屏障”“精神”) 2、试想赞颂黄河三方面的美,在朗读时,读法、感情是不是一样呢?(不一样。应分别是“深情”“坚定”“激昂”) 3、角色朗读三小节,点评。 4、学习第一小节 A女生齐读,思考赞美黄河的什么? B理解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结合历史知识来理解) C交流知道哪些与黄河有关的英雄故事? 5、分组学习余下的两小节。质疑问难,重点品味疑难语句。交流探讨解决。如:“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等。(此过程略) 6、小结过渡
黄河颂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