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青年节手抄报五四文学文字稿.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年节手抄报五四文学理性精神的张扬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新文学的先驱们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新青年》“随感录”几乎都是批评人生。鲁迅提出要用文学去揭示社会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促进国民性的改造,《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意识,问题小说即是理性讨论显得浅露的艺术表述。创造社作家的作品也以独特的方法表达着社会人生的探索与思考。感伤的精神标记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着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问题小说有感伤的情怀,乡土小说诉说着乡愁,自叙传讲着零余者的故事,连诗、散文、戏剧都不免于感伤的情绪。个性化的追求五四是中国文学史上“个人”表现得最突出的时期。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自我”。鲁迅的小说有着忧愤深广的内心情理,《野草》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主观情怀。这一时期散文小品成就最显著,正因为它适合表现作家们各异的个性。创作方法多样化在鲁迅的开放的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步发展成主流;但相当多作家向往浪漫主义,要求在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主观情绪,不止反映在创造社“身边小说”一类作家、作品上,在多数作家与各种文体上都有所表现;现代主义方法也有所表现,鲁迅、李金发不同特征的象征主义,创造社的潜意识揭示;新月派的诗的形式的探索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种创作方法多元化的局面。

青年节手抄报五四文学文字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jh0927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