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引导有效操作让计算教学更有效.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引导有效操作让计算教学更有效一、研究背景《数学课标》指出:“有效数学学忆,动手实践、自主剖析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年龄认知特征,能为抽象数学知识提供丰富直观支撑,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由形象向抽象过渡,较快地理解数学含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种学习方式已在众多教师课堂中广泛运用。然而,仔细剖析这些操作活动,不难发现,其中许多活动都游离于学生思维之外。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操作,让这种有效操作真正地引领学生思维。下面本人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一课教学为例阐述自己观点。二、教学内容剖析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相关知识,这一部分内容有着承上启下作用:学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口算除法与除法竖式基础,学了这一内容后,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除法奠定了扎实知识与思维基础。在本节课第一个例题是48÷2。听同办公室老师说:“在例题一教学中,她也让学生用小棒进行了分一分,并根据分过程来列竖式,但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先口算出答案,再在商位置写上答案,接着照抄被除数。”剖析原因,其实很清楚,既是动手操作了也无济于事,因为例题一情境根本就体现不出为什么要高位先除,使用乘法与减法迫切性也不明显。学生对竖式必要性没什么体验,就不会认同好方法,没有认同,学生当然就挑自己方便方法来写竖式了。针对这一点,我就不拘泥于教材,省略了例题一,直接用例题二(48÷3)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图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剖析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学习活动。为了理解算理,我把操作活动与计算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分一分、想一想、说一说、列一列中建立表象,理解笔算除法算理,剖析出竖式计算合理程序。三、教学过程展示、剖析出示例题: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48÷3) 师:你能口算出答案吗?(许多学生感到口算不方便) 师:没关系。请你用手中小棒表示桃子,大家分一分,算一算结果式多少? 5分钟后学生汇报分小棒结果: 师:你是怎么分? 生1:先分8根小棒,每只小猴得2根,还剩2根;再分4捆小棒,每只小猴得1捆(10根);然后分余下一捆与2根,每只小猴得4根;最后合起来每只小猴分得16根。生2:我是把4捆先分,每只小猴得1捆就是10根,还剩1捆(10根)与多余8根合起来再分,每只小猴得6根,合起来每只小猴得10+8=18根。生3:我是把4捆小棒全部拆开与8根小棒合在一起,再先5根5根分3次,最后还剩下3根,再把3根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1根,最后数数是16根。师:刚才同学们都分了小棒,结果都是正确。那么48÷3竖式该如何写呢?请结合分小棒过程,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实践效果:3分钟后展示不同竖式,除了十几人写不出外,全班就两种,一种是正确,有2位学生,我问为什么这样做,都说是妈妈教。其他学生无一例外地列出了这样算式(如下图)。请他们说想法,学生说先把商写在上面,再把16乘3得48写下面。还有学生补充说,以前学除法竖式就是这样写。看来学生是停留在口算基础写出竖式。这时教师只好又重新演示分一回小棒让学生观看,同时结合分小棒过程讲解笔算竖式,学生都默默地听老师讲解,一脸漠然。接下来试一试

引导有效操作让计算教学更有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rterye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