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讲 语言崇拜与语言禁忌.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讲语言崇拜与语言禁忌授课时数:2课时授课时间和地点:2010年10月20日1-2节2211教学目的和任务:探究汉民族婉约含蓄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婉约含蓄修辞形成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过程(内容、具体方法、步骤):一、语言禁忌语言禁忌是语言灵物崇拜的结果。语言本来是劳动创造并与劳动生产一起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但是在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理解的环境里,语言往往和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或者同某些自然力给人类的福祸联系起来。这样,语言就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语言成了祸福的根源。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加倍的惩罚;反之,谁要是讨好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庇护和保佑。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语言的禁忌和灵物崇拜。在新年、新婚这类开端之日,对语言的禁忌尤为讲究。所以大正月里忌说“死、输、光”等字眼,怕给全年带来灾祸。语言禁忌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是谐音式禁忌。语音与意义本来是任意约定的,没有什么自然的内在联系。而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总是很简单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同一语音形式表示几种不同意义的情况。这就为语言魔力的施展提供了机会,许多禁忌语都是由谐音联想而产生出来的。因为人类在愚昧阶段很难理解两个完全同音的事物会毫不相干,他们相信那些与不幸事物同音的语词会带来不幸。旧时代的戏班子里有很多机会的字,尤其最忌讳“散”字。因为散班是戏班里最大的灾难,凡事与“散”字同音的,也必须用别的字代替。比如雨伞,因为“伞”字与“散”同音,得叫“雨盖”“雨挡”“雨遮”“雨拦”。又如船上人讳言“翻身、搁住”等字眼,于是把“帆”叫做“蓬”,把“箸”叫作“筷”。人们害怕触犯语言的神力会带来灾祸,因而避讳某些语词。在一定的时期,民间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忌讳,又称语言塔布。“塔布”来源于玻利尼西亚汤加语“Taboo”,意思是“需要极端注意的事”,意译为“禁忌”。所谓语言塔布(verbaltaboo)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的灵物崇拜(语言拜物教)和语言禁忌。十八世纪英洋的汤加群岛,发现那里有许多奇特的现象,例如,某些东西只允许特定的头等人物(神、僧侣、国王、酋长)使用,而不允许一般人沾边;或只允许作特定的用途,而不准用于一般的目的;或不许某一社会集团(例如妇女)的人使用等等。那里的居民称这种禁忌为“塔布”。后来“塔布”这个词进入了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禁忌)的专用名称而被广泛运用。“塔布”现象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另一方面是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因此,所谓“语言塔布”,实质上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语言当作神灵一样来崇拜(即语言拜物教),二是在某些场合对一些特定语言的禁用或代用(即委婉语词或鄙视语词的运用)。二、汉民族含蓄婉约的文化心理山东一带喜称“二哥”忌称“大哥”,据说是与“武松”的传说有关。武松排行老二,长得高大魁梧,因在景阳冈上打死一只猛虎而被民间称为“打虎英雄”;武松的哥哥武老大却长得矮小丑陋。但光是这些还不足以形成忌称“大哥”的禁忌。主要的恐怕还在于武老大的媳妇和西门庆勾搭成奸一点上。人们忌称“大哥”实际上是怕像武老大一样,成为一个“妻子和人乱搞的”人。这种人,民间又称做“王八”“乌龟”。龟,在唐宋以前是与龙、凤、鲮合称为“

第三讲 语言崇拜与语言禁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