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doc让会生活与主观幸福摘要: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概念、构成、特点及对幸福测量的渊源的简要基础介绍,总结了到目前为止对主观幸福感测评研究取得的成果,影响主观幸福的社会生活因素等。内如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因而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主观的、整体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是评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由两个部分构成: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是指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相对优势的愉快体验,是个体对生活的一个总体、概括评价。情感平衡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维度,但这两个维度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它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人们对幸福的认识不同,进而得出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归纳起来,大致主要有三种: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以情绪体验界定的幸福;以个体自我评价界定的幸福。不过,心理学上对幸福的探讨通常是从第三个角度来说的。给主观幸福感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为: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基本特点有:(1)主观性,以评价自己的标准而非他人的标准来评估;(2)相对稳定性,虽然在评定主观幸福感时会受到当时的情绪状态与情境的影响,但研究却证实主观幸福感具有相对稳定性;(3)整体性,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一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是一种综合评价。历史上对幸福的测量由来己久,最初可以迫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用一种独特的方法计算出王者的生活比独裁者的生活快活729倍。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鼻祖边沁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来度量个人的苦乐状态及社会的苦乐趋势。英国的另一位功利主义伦理学大师西季威克对边沁及其之后伦理学对幸福度量的探索做出了较为系统的反思。同时一些经济学家试图对构成幸福的快乐情感体验进行经济学的实证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观幸福感测量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共同探讨。主观幸福感测评分别在生活质量意义和心理健康意义的层面上得到了很大发展。主观幸福感研究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60年代以后形成研究热点,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入中国研究者的视野。之后,许多学者对这方面研究的同时,对其测量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研究者在研究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不同程度涉及到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问题。迄今为止,主观幸福感研究取得一些成果。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简单描述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人口统计项目;第二阶段是探讨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和跨文化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模型;第三阶段则是研究方法的探讨。由于主观幸福感本身是一种很夏杂心理行为,所以要找到适合研究它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主观幸福感属于纯主观的感觉,所以很多时候幸福感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因此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很不-•致,同-•研究者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理解。目前的研究限于“能表达的幸福感”,用量表评定时更是如此。有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像功利、幸福、主观等类似概念缺乏精确的操作性定义,所以认为是不可测量的。虽然在学术界存在大多数学者公认的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即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

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