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拔罐法课件.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拔罐法 第二版中医基础护理 第七节针灸科康复科:时间:2020年06月目录0102034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拔火罐法第三节平衡火罐法拔罐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拔罐法(cuppingtherapy)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其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的一定部位,局部皮肤出现充血、瘀血等良性刺激表现,从而达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防治疾病的方法。01第一节概述拔罐法古称“角法”,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利用牲畜的角(如牛角、羊角等)做罐治病,“角法”因此而得名。晋代医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关于用牛角制成罐后拔脓治疗外科疮疡脓肿的记载。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进一步阐述了角法的应用。此外,在《瑞竹堂经验方》中记载了“竹筒吸毒法”,在《外科正宗》中记载了“煮竹筒法”等。清代名医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火罐的出处、形态、适应病证、操作方法及其优点等均作了详细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医药科学的蓬勃发展,拔罐疗法不仅从民间转入正规医院,还在罐具种类、操作方等方面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六腑为中心,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联络,使内外相通,表里相应,彼此协调,相互为用,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实现整体的生命活动。拔罐疗法遵循中医理论,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的指导下,用罐具通过吸拔病变部位或特定经络、穴位,将充斥于体表的病灶及经络、穴位乃至深层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瘀血、热毒、脓血等排出体外,使邪出正复,气血疏畅。这种良性刺激能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功能,起到温经通络,宣通气血,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除湿逐寒,协调脏腑,调节阴阳,扶持正气及促进病体康复的作用。一、罐法的作用原理二、罐具的种类在古代,医者采用拔罐法治疗疾病,多选用动物的犄角做罐具。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发明创造,丰富了拔罐用具,制成了形态各异、各具特色的罐具。(一)常用罐具GO1、玻璃罐是由耐热质硬的玻璃加工制成的,形如球状,罐口平滑,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玻璃罐的特点是光滑透明,可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程度,还可用于“走罐”,故临床使用广泛,但传热较快,易碎裂(图7-1)。2、竹罐是用直径3~5cm的竹子,制成6~10cm长的竹筒,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打磨光滑成管壁厚度约为3~9mm,中间呈腰鼓型的竹罐,其口径可选用3cm、、6cm等几种,以适合不同部位使用。此种罐取材容易,经济轻巧,耐高温,不易破碎,但易爆裂、漏气,现常用于水煮罐法(图7-2)。3、陶罐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口小肚圆而大,一般长约4~9cm,直径3~8cm,厚度适宜,罐口光滑。此罐吸附力强,耐高温且不透明,但较重、易碎。(二),分为罐体和抽气筒两部分,其罐口的大小规格很多(图7-3)。抽气罐的优点是可随意调节罐内负压,还可避免烫伤,操作方法简便容易掌握,适用于任何部位的拔罐;缺点是没有火力的温热刺激。。如在罐内架设艾灸,灸后排气拔罐的灸罐;或罐内安有电热元件(电阻丝等)的电热罐(电罐)等。图7-1玻璃罐图7-2竹罐图7-3抽气罐凡是口小腔大,口部光滑平整,不怕热,无毒,能产生一定吸拔力的玻璃或陶器密闭的器具均可选作代用。民间最为人们所喜欢的就是玻璃罐头瓶、茶杯、酒杯、小口碗等,这些代用品由于取材容易,操作简便而常被采用。(三)代用罐具第二节拔火罐法拔罐法种类繁多,本节主要以拔火罐法为例做重点介绍。拔火罐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拔罐方法,它主要利用点火燃烧法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以吸附于体表。拔火罐时罐具常用的吸附方法有投火法、贴棉法、滴酒法、闪火法和架火法,本节重点介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闪火法,且具体操作中也以闪火法为例进行吸拔。操作时用长柄止血钳夹住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旋转1~2圈后,迅速退出,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图7-4)。注意棉球不宜蘸取乙醇太多,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烧伤皮肤。图7-4闪罐法

拔罐法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321568027
  • 文件大小1.44 MB
  • 时间2020-06-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