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的难点,在三种性质的力中,“弹力”、“摩擦力”属于中高考热点,而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是每年中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在学习摩擦力中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如何避免陷入这些误区呢?.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决办法:正确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中的“相对运动”。相互作用的物体,把其中一个作为参考系,另一个作为研究对象,则研究对象相对于该参考系的运动,即为“相对运动”。 例题简析:如图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长木板B,另一木块A以一定的初速度v滑上表面粗糙的长木板,此时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与其运动方向(相对地面)相反,而木板B受到的摩擦力则与其运动方向(相对地面)相同。但二者受到的摩擦力均与其相对运动(以相互作用的另一物体为参考系)方向相反。 解决办法:正确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沿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且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题简析:如图2,一小物块放在水平粗糙圆盘上,与圆盘一起做匀速转动,物块相对圆盘具有沿径向向外运动的趋势,所以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径向指向转轴,即物块所需的向心力。显然,物块所受的摩擦力(沿沿径)与物块运动方向(沿切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者说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解决办法:正确理解“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但不一定阻碍物体间的实际运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或者说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例题简析:如图1中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阻力,而木板B受到的摩擦力为动力。见图3,汽车启动时,后轮受的摩擦力为动力,而前轮受到的摩擦力为阻力。同理:人行走跑步、人骑自行车、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摩擦力均为前脚、前轮摩擦力方向向后与运动方向相反为阻力;驱动端后脚、后轮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为动力。,运动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解决办法:正确理解“如果静止或运动的物体并不是以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而是以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那么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例题简析:如图4,两物体A,B叠放在粗糙斜面上,用力F拉着B,使物体A,B一起无相对运动地沿斜面向上运动。此时,A具有相对B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A,B之间总存在着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而物体B相对斜面滑动,静止的斜面又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可见,静止的物体不一定只受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也不一定只受滑动摩擦力。误区之四.
摩擦力方向判断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