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女性在爱情中常常是付出较多的一方。在现代社会,女性的付出会换得一个白首不分离的人,但在封建礼教的阴霾还没从中国的土地上退去,社会被新、旧两种观念笼罩的时代,女性的付出能得到的回报少之又少。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每个女性都是弱小的、可怜的,同样也是最令人敬佩的。曹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话剧大师,他著有许多深入人心的优秀话剧,他用笔塑造出许多个性鲜明、性格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有凄美的爱情经历和为追求光明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关键词】女性;光明;形象【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曹禺先生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着很深的造诣,他在《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周蘩漪、陈白露、愫方三位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她们集中体现了曹禺先生对受旧社会、旧制度、旧思想压迫的女性命运的关怀与同情以及曹禺先生对光明的向往与渴望。一、周蘩漪、陈白露、愫方的出身及经历周蘩漪是曹禺先生《雷雨》中为爱疯狂的女性形象,她出身于封建家庭,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年轻时她活泼阳光,有强烈的反封建主义思想。在抑郁气氛弥漫的周家,她敢于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陈白露是曹禺先生《日出》中向往光明的风尘女子形象,出身书香门第,有着姣好面容的她也是受过教育的女高材生,父亲死后,因为经济窘迫不得不维持与潘月亭、张乔治等人的金钱交易,她住在鱼龙混杂的大旅馆,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愫方是曹禺先生《北京人》中隐忍且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出身江南的名门望族,擅长写诗作画,在家中深得曾祖母的喜爱,后来父母双亡,寄居于曾家,忍受曾老太爷曾皓的极度自私和曾家长子曾文清的软弱无能,即使面对曾家人百般欺辱,愫方的内心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爱情,但最终因失望至极所以离开曾家。二、周蘩漪、陈白露、愫方的爱情曹禺先生通过周萍与四凤的爱情,从侧面体现了周蘩漪对周萍疯狂的爱。周蘩漪因长年受到周朴园的压迫变成了一个冰冷、呆板的女人,而周萍的出现让原本心如死水的周蘩漪活了过来,她不计后果地与周萍坠入爱河,并且坦然承认与周萍的复杂关系。作为一个封建女性,周蘩漪是勇敢的,她将获得光明的希望寄托在周萍身上,在她发现周萍想要抛弃她与四凤开始新的恋情时,她对周萍的爱变成了绝望和愤怒,所以她开始疯狂地报复所有人,周蘩漪因爱生恨的极端行为也成了《雷雨》悲惨结局的导火索。《日出》的第一幕中,陈白露出场时是一个极美的女人,曹禺先生通过陈白露曾经的恋人方达生这一人物形象交代出陈白露过去的身份——竹筠。在陈白露还是竹筠时,她渴望拥有光明的未来和幸福美满的家庭,甚至曾为爱奋不顾身地与一位诗人相恋,但后来遭到爱人的无情抛弃和孩子夭折的打击,使竹筠堕落成为陈白露。因此,爱情是陈白露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可即便是遭遇了不幸,也并没有阻挡光明的种子在陈白露心中生长。愫方的爱是卑微的,她将追求光明的希望寄托在曾文清身上,甘愿做曾文清最堅实的后盾,曾文清是愫方继续留在曾家的精神寄托,但当曾文清颓败地回到曾家时,愫方觉悟了,并在爱情和光明之间做出了选择——离开爱情选择了光明。这三个女人的爱情都是以悲剧收场。周蘩漪的爱葬送了三个人的生命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