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女性教育伦理观思想研究一、曾国藩注重家族女性伦理教育原因曾国藩注重曾氏家族女性伦理教育,首先与曾氏良好世传家风,浓厚家庭观念有着密不可分关系。其次,母江氏操持家务,克勤克俭,孝顺公婆,温柔贤惠,使幼年曾国藩耳濡目染。再次,曾国藩妻子欧阳夫人更是以身垂范,事必躬亲,为曾氏大家族做出了表率。(一)浓厚而稳固家庭观念曾国藩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内圣外王”楷模,饱读儒学他想到绝不是仅仅一个人一小家幸福,而是整个家族延续与繁荣昌盛。“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恐其一身享用殆尽,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1]只有贯彻继承优良淳朴家风,才不会使后代子孙中产生不学无术纨绔子弟,也才会使后代家族中每代都有优秀人才奉献社会。曾国藩与几个兄弟常年在外,真正贯彻他们治家思想是家中女性,所以他把女性伦理教育摆在了非常重要位置。(二)曾氏良好世传家风曾国藩母亲江氏,拥有中国传统女性许多优秀品德。她容貌秀丽,勤劳淑德,家务活样样能干,并且受家学影响,粗识文字。江氏与曾国藩父亲曾麟书成亲后,谨守曾门家训,操持家务克勤克俭,特别是侍奉公婆十分周到。曾国藩祖父曾玉屏晚年卧病三年,她与丈夫日夜轮流守护床边,毫无怨言。江氏所生五男四女,“尺布寸缕,皆一手拮据”。曾国藩父亲常以“人众家贫为虑”,而江氏总对丈夫说;“吾家子女虽多,但某业读,某业耕,某业工贾。吾劳于内,诸子劳于外,岂忧贫哉?”[1]正是继承了母亲性格,曾国藩敢于克服困难,有倔强之气。(三)欧阳夫人表率作用从咸丰三年到同治二年十二年里,欧阳夫人一直简居乡下,她知书达理,任劳任怨,下厨烧灶,纺纱织布,事必亲为。那时候家里非常拮据,全靠欧阳氏辛勤操劳,才勉强度日。曾国藩小女儿曾纪芬在晚年回忆道:“先公在军时,先母居乡,手中竟无零钱可用。拮据情形,为他人所不谅,以为督抚大帅之家不应窘乏若此。其时乡间有言,修善堂杀一猪之油,止能供三日之食;黄金堂杀一鸡之油,亦须作三日之用。修善堂者,先叔澄侯公所居,因办理乡团公事客多,常饭数桌。黄金堂则先母所居之宅也。即此可知先母节俭之情形矣。”[2]欧阳夫人以身垂范,亲力亲为,为家中妇女做出了榜样,也为曾国藩女性伦理教育贯彻落实提供了保障。后随曾国藩至京城十几年中,曾国藩忙于公务与日常应酬,对家中事情很少过问,欧阳氏默默地承担了所有家务,从未让曾国藩操心于家事。二、曾国藩女性伦理观内容曾国藩是曾氏家族女性教育集大成者。他虽未为其女性伦理思想专门著书立著,但于一封封家书中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他对女性伦理思想阐述。其内容平实,说教不流于泛泛,行文也不故作清高,在今天依旧有很大研究价值。曾国藩女性教育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勤俭、女工、酒食,并常常在家书中反复提及,以不断强化对曾氏家族妇女伦理教育。(一)对勤俭要求曾国藩说:“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因此,曾国藩反复告诫曾家子孙,一定要半耕半读,保持先人老传统,千万不要沾染半点官场习气。“家之兴衰,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他在信中反复告诫家人要勤俭
曾国藩女性教育伦理观思想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