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剖析该论文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程:中职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课题编号:GZYGH2011007)阶段性研究成果。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高职教育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半壁江山,中职教育也占到了中等教育一半以上:目前有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300万多人;中职学校14000所,招生800多万人;中高职教育每年招生1100多万人,在校生3000多万人。我国已经形成了由中职到高职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构建中高职衔接现代职教体系成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副鲁昕,在2011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剖析并建立灵活多样中高职衔接模式,对于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一、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主要模式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结构,在学习借鉴国外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体情况,主要有三种模式。 ,以高职人才培养为目标,学籍上前三年按照中职管理,后两年按照高职管理,五年学业期满考试合格者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这是一种在教学计划上整体贯通、学籍管理上分段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 。其考试采取3+X,“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X”是指综合专业课一科或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两科。按照教育部规定,每年通过此种模式升入高等职业学院继续学习学生占当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5%。由于单考单招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学生入学后一般与普通高中毕业考上高职学生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管理。 3.“3+2”衔接模式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联合办学,学生在中职学校学完三年中职课程后,不用参加统一组织高考,直接或通过高职院校组织入学测试,升入高职对口专业就读,毕业成绩合格,授予专科类高职教育毕业证书。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剖析 ,学生基础比较统一;在课程上能够统筹设计五年课程体系,避免了学习内容重复性。但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其缺点。首先它是一个独立课程体系,前三年是一个打基础过程,学生不能在第三年后实行部分淘汰与分流,培养周期较长,学生易因缺少竞争压力而产生惰性心理;其次,五年时间全由高职院校来举办,而学籍管理上是分段管理,加之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年龄较小,不适应高校管理模式,由此造成管理难度加大;第三,未能充分发挥高职学院与中职学校各自办学优势。 ,使中职毕业生出路更加广泛。但高职课程与中职课程没有衔接,专业课程重复学习,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招收中职生来自不同专业,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混合编班,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给高职教学与管理带来困难。 3.“3+2”衔接模式特点一是中职学校与高职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上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相对独立,具有明显阶段性与紧密关联性,比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认识规律,符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二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采用相应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中高职院校各自特色与优势,有利于职业教育资源整体效益充分发挥。三是中职学生学业完成后,学生可以升学,也可以就业,有利于激发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但由于此种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是整体设计,需要组织对口专业联办学校共同研究。特别是中职阶段课程,既要达到升入高职学习基本要求,也要考虑未升学学生就业需求;同时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分段实施,需要联办学校间相互协调,建立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目前,天津职业大学来自中职学校生源主要有“3+2”(及对口招生)衔接模式与有单考单招两种形式,本轮文主要研究是“3+2”分段衔接模式,对单考单招研究进行忽略。三、天津职业大学实施中高职衔接教育实践剖析天津职业大学是一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市属普通高校,是天津市普通高校中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也是全国接受世界银行贷款17所院校之一,连续三届当选并现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09年9月顺利通过市级与国家级验收,并获得500万中央财政资金奖励。通过示范校
构建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