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o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本专题包括早期工人运动、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列宁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 一 、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时期(19世纪中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近现代意义的工人运动还没有形成。 ①工业革命造就了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应运而生。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②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开始了科学基础上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848年革命中,工人阶级积极投入斗争,斗争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潮,60年代重新高涨,开始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和团结,并建立了第一国际。1871年爆发下巴黎公社革命。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英国和法国先后成为了运动的中心。 ③此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体现了自发性。暴力多、政治斗争为主的特点,工人运动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下发生的,工人阶级主要以资产阶级同盟的身份参加反封建斗争,与资本主义历史主流的斗争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除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斗争外,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基本上屑资产阶级革命范畴。此时期工人运动中心由英国逐渐转移到法国。二、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时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①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渐暴露,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第二国际建立,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 ②其特点:第一,工人阶级政党广泛建立,有组织的斗争增多。第二,合法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武装起义减少,第二国际内机会主义思潮泛滥。第三,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罢工斗争多是围绕经济要求展开。第四,在封建专制影响较大的俄同,工人运动兴起,列宁主义诞生。此时期运动的中心,随着法德俄政治状况改变,由法国移到德国再逐渐转移到俄国。三、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的时期(20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 ①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领导了俄国的三次革命运动。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又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也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此间,在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下,西方各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德国、匈牙利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各国共产党广泛建立,成立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在组织革命政党和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沦到实践的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新时期,苏联成为国际共运的中心。 四、社会主义重大发展和大分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 ①二战后,欧洲、亚洲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状态。苏联个人崇拜风气盛行,对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广泛影响。 ②60年代苏联霸权主义日趋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各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进行了——系列成效不大的改革。 ,中国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