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上网糊涂始古人说“人生识字忧患始”。70多年前,鲁迅翻造为“人生识字糊涂始”,告诫人们“把似识非识的字放弃”,“采取有生命的词汇”。今天,我也套用一下,改成“人生上网糊涂始”,是想对时下“网络语言”的状况说两点看法。一是别字连篇。常常看到网友在网上发帖时,别字接二连三,“层出不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打字选项的时候,心里想的是3,可手指却错按了4,“枪击案”成了“枪击按”,“走私犯”成了“走私贩”,这属于手误,偶尔犯一次,情有可原,但一犯再犯,总不太好,应该仔细校对;(二)因为光图打字快,在词语表上一串读音相近的词语中,不考虑自己的语言环境和表述要求,粗枝大叶,不加辨析,“乱点鸳鸯谱”,“班房”挑了“板房”,“外甥女”挑了“外孙女”;(三)肚子里抠不出要用的字眼,于是任意拼凑,“伶牙俐齿”写成“灵牙利齿”,“不得已而为之”写成“不得以而为之”,“精神可嘉”写成“精神可佳”……这种别字连篇的“网络语言”,小而言之,会让别人对你的用字态度、语文修养有想法;大而言之,则可能对你的文化底气、做事能力产生怀疑。二是符号泛滥。“网络语言”中有系统的、成套的符号,简便好用,例如表情符号。但有的网友喜欢发明“由我说了算”的符号,有的用数字,有的用字母,有的用动漫,譬如“6偶7”表示“老伙计”;又譬如画一双手,左手掌上有一个缩小的娃娃,右手连续做出拍的动作,表示“拍”(直接写个“拍”字不是要简单得多?)。这种写法,偶尔为之,似乎有趣逗人,也许还会让人想起古老的象形文字,体验上下几千年人类造字的功夫如何“返璞归真”。但是如果让这些“符号语言”“图画语言”充斥网络,则会令人费解,难以“破译”
人生上网糊涂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