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檀传宝《德育原理》课件.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德育是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但德育又是一个千古难题。德育是一个需要智慧也呼唤智慧的教育领域。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德育泛化的问题,即“德育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德育是道德教育这样一个简单的命题是难以被广泛接受的。受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德育概念始终没有与时俱进,回归到国民教育意义上的学校教育中来,学校道德教育的基础性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强调。事实上,道德教育也的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一个在基本的道德品质上不合格的人,思想、政治上也很难有健康的追求,很难经得起人生的考验,更难担当社会、政治上的大任。中天下的远大政治理想的教育之道的正确性也在于此。但是,这丝毫不意味着德育概念没有外延上的边际。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过于广泛的德能界定易有的弊端: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在理论上存在致命的逻辑问题;在实践中让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而忘却最根本的目标;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及其教育问题在性质上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误判而误诊。所以,德育概念外延的界定必须做认真的清理,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守一”,即严格意义上的德育或德育的基本内涵只能指道德教育。德育即道德教育。至于思想、政治、法制等方面的教育与道德教育加以概括,可以称之为“社会性教育”。如果一定要称之为“大德育”则:1“大”要大得有边界、有标准;2应该承认“大德育”的核心或基础是道德教育。用“道德教育=德育”的概念界定去排斥思想、政治、法制、心理教育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所以“守一”,更要“望多”。1思想、政治、法制、心理教育本身很重要,所以要“望多”;2思想、政治、法制、心理教育与狭义的德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望多”,从而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本身。谁也无法研究一个无所不包的对象。“转化理论”,是指将德育过程看做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关于德育概念的界定“内化理论”,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内化”理论比只讲外在的“转化”理论更趋合理。但是“内化理论”仍然是主张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内化。所以,“内化理论”仍然是“转化理论”的改良形式,并没有突破转化理论本身对德育对象考虑不够的根本缺陷。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德育过程固然是一种价值观性的环境或影响,但先决条件是德育对象接受这一影响的内因。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在道德等方面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德育应该是环境与生长的统一,价值引导与个体价值建构的统一。德育过程对德育对象考虑不足,德育对象的主体性发挥不充分是迄今为止中国德育实践的主要问题之一。综合

檀传宝《德育原理》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wlgqnh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