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丢丢的奇遇》班级读书会孩子的读书需要老师推动——《乌丢丢的奇遇》班级读书活动记录我为什么要把“乌丢丢”推荐给孩子们三言两语,说不尽“乌丢丢”的故事,更确切地说,《乌丢丢的奇遇》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首关于爱的儿童诗。乌丢丢原本是一条腿的木偶,但事实上,当故事真正开始时,他只是一只小脚丫,一只从木偶身上掉下来的小脚丫。是跛脚女孩珍儿从草丛中发现了他,像小姐姐一样照顾他,但独脚大侠乌丢丢更想念那个给他最初生命的人──布袋爷爷,更想念在舞台上表演给孩子带来欢笑的日子。于是,乌丢丢不辞而别,开始远行。非常幸运的是,一个爱写诗的老头儿吟痴老人陪他徒步寻找。在途中,他们遇到了遵守约定逆风而行的蝴蝶,遇到了相信种下鸡蛋可以开出花朵的小姑娘。在途中,乌丢丢亲眼目睹了“空心”的蘑菇人获得新生,心里装满了爱的雕塑家赋予石头以灵魂……读完整个故事,我们会发现,所有的人都在寻找,乌丢丢、吟痴老人、布袋爷爷、珍儿……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爱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鲜活、有趣。很少有儿童文学作家像金波那样坚持高品位的写作,我相信这是一部潜在的可以成为经典的童话。说它可以成为经典,并不是因为其中每一章节的前面都有一首清新迷人的十四行诗,而且这些诗首尾连贯,可以融为一体,而是因为故事中弥漫了爱的温情,蕴涵着元气淋漓的儿童观、生命观。于是我郑重其事地向学生推荐了《乌丢丢的奇遇》。事后我发现,确实有一小部分学生很平静地喜欢上了至少是接受了这个童话。罗戚汇:我认为《乌丢丢的奇遇》很好看。这本书写了乌丢丢遇到的一些事和一些见解,表达了这个世界要有爱。故事最后,乌丢丢把自己的生命给了珍儿,这就是爱。王钥淳:我认为《乌丢丢的奇遇》好看。虽然,它不是主要围绕乌丢丢来写的,可是每一件事都写得非常有趣,把不可能有生命的东西变成有生命的“人”,这样就会让人觉得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姚正阳:我喜欢《乌丢丢的奇遇》一书,因为在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爱。读完后,让人感觉很温暖,既不是伤心也不是开心。我觉得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就是这种让人苦笑不得的感觉。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乌丢丢”当孩子们都买到了《乌丢丢的奇遇》这本书以后,我就开始观察他们阅读的反应。对于成熟的阅读推动来说,“推荐”只是开始。《乌丢丢的奇遇》似乎对大部分孩子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在断断续续地读,中间忍不住穿插其它书来看。如果没有我最后的期限规定,如果不是我跟他们一起在读,或许他们早就把乌丢丢放在一边了,因为他们有太多的事要做,“遥控器”也时刻在召唤他们。如果一本书不能天然地吸引他们,他们是有权利冷落的。《乌丢丢的奇遇》为什么不能吸引他们?除了观察,同时我也直接问他们。其实,当学生把自己喜欢这本书或不喜欢这本书的理由说出来之后,他就有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是这本书的主人,是他自己在看这本书。下面节录了三个孩子的看法。周力:我觉得《乌丢丢的奇遇》不好看。因为乌丢丢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的过程是一路顺风的,并没有什么困难,没有惊险的场面。沈雨齐:我觉得金波这本书有几章挺精彩的,比如说“逆风的蝶”,它告诉我们做一件事要坚持,还有要知恩图报。但有几章我认为写得不是很清楚,我读不太懂。何艾敬:我觉得《乌丢丢的奇遇》不好看。因为没有突出乌丢丢的个性,吟痴老人在这本书里抢了乌丢丢的风头。我觉得这本书的8-13章不像是乌丢丢和吟痴老人在经历一次奇遇,而像是一个个奇怪的故事,
乌丢丢的奇遇班级读书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