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摘要】科学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呼唤创新型学习。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正是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几个实例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思路,甚至是用多种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段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它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要地位。
针对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维深度不够、广度不够及速度不够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需要自由探讨、平等讨论的民主氛围。
教师应当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科学学等的,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究、认识自然界。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和“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1:如图,若闭合开关S后,灯L的亮度变化为:亮
暗熄灭亮,则应往Ba(OH)2溶液中加入( )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硫酸钠溶液 D、氯化钠溶液
在例1的教学结束后,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自己查找资料,设计与例1情境有关的题目。整理学生上交的作业如下:
【题目1】闭合开关S后,溶液中的Ba2+向移动(选填“A”或“B”,下同),OH—向移动;若每分钟有3×1019个Ba2+及6×1019个OH—分别移到A处或B处,则电路中的电流多大?
【题目2】往B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稀H2SO4,烧杯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个图( )
【题目3】往B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稀H2SO4,烧杯中溶液的电阻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个图( )
【题目4】闭合开关S后,若把A、B两电极的位置移开些,则溶液的电阻如何变化?灯L的亮度如何变化?
【题目5】请根据以上情况,再举几种与稀H2SO4作用相似的物质,如: 、
等。
【题目6】往B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稀H2SO4,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个图( )
【题目7】往B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稀H2SO4,烧杯中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个图( )
【题目8】往B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稀H2SO4,烧杯中B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个图( )
【题目9】往Ba(OH)2溶液中不断加入稀H2SO4,烧杯中溶液的密度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个图( )
【题目10】如图,一小块塑料块浮在Ba(OH)2溶液的上面,现在往Ba(OH)2溶液
科学教学中应加强建模能力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