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2-07-19 来源: 中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既是中央对上海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服务全国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一、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情况和面临的形势(一)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上海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能级不断提升,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完善,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支撑 2010 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亿元,是“十五”末的 2倍。“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 % ,高出全市生产总值增速 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 提高到 % ,年均提高约 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达到 %,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从 21%提高到 %;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的比重从 % 提高到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 % 提高到 %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比重保持在 53% 以上。 、物流、商贸、旅游、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占服务业比重保持在 65% 以上,支撑作用日益加强 2 2010 年,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为 167%,股票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三,黄金现货交易量跃居全球第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一,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十一五”期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 % 。国际入境旅游人数连续五年超过 600 万人次。到2010 年底, 在海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信息服务企业达到 29家,通过 CMM/CMMI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3级以上国际认证的企业达到 117 家。 、会展、电子商务、专业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 成为新的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呈持续增长态势,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基地、 80个创意产业集聚区和 15个文化产业园区吸引了 8200 多家文化创意企业; 2010 年2月,上海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会展业发展迅速,初步培育出工博会、华交会等 23个品牌展,形成近 40个规模超过 5万平方米的展览会。电子商务成交额从 2005 年的 1327 亿元上升到 201 0 年的 4253 亿元。各类专业服务业机构超过 6万个,教育培训机构超过 2000 家。 ,产业集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各区县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服务业,已形成一定的空间集聚。中心城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中心城区生产总值比重约 80% 。“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淮海中路国际时尚商务区、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长风生态商务区、金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智力产业园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 ,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上海积极推进政府、企业、市场、社会整体改革,深化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体制改革,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产业化进程加速。积极探索服务业体制突破和机制完善, 2010 年闸北区获批成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总部经济蓬勃发展,至 2010 年底,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305 家, 新设外资投资性公司 213 家,新设外资研发中心 319 家。 3 (二)面临形势国内外发展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服务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业跨国投资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上海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空间;国内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提高拉动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为上海加快发展服务业提供重大机遇;国家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对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给予大力支持,在上海率先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以及上海被列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等各项改革试点,有利于完善税制、促进专业化分工、创新服务技术,营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但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上海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郊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服务业创新还未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核心竞争力、知名品牌
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