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9年4期 2007年至2008年6月,我国通货膨胀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即由需求拉动的结构型通货膨胀逐步转化为成本推动的总量型通货膨胀。虽然自2008年3月以来CPI持续下降,但 PPI走势与CPI相背离且连创新高,说明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积蓄量能,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开始显现。而对我国通货膨胀性质的认识和把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国2007~2008年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特征是复杂的。目前虽然已经由通货膨胀转化为通货紧缩,但是, 总结这一特定阶段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分析其性质对保持长期经济增长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我国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以期探究保持我国宏观经济长期稳定的对策。前一阶段通货膨胀的状况及性质自2007年以来,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从内容摘要:本文对2007年至2008年6月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 认为引发此番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构,其他诸如原油、粮食、矿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过是这一根本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文章认为,此类情况需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减少流动性,实现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来化解通货膨胀。关键词: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中国通货膨胀的性质及宏观经济长期稳定的对策分析■林建华 1 任保平 1、2(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118 2、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 210093)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CPI逐月攀高,在3月达到并超过国际公认的、%的轻微通货膨胀底线之后,%的严重通货膨胀线,%的年度最高点,达到了199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进入2008 年,CPI又连创新高,%的新高后,%,再度刷新纪录,其后CPI开始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的上涨虽略微滞后,但从2007年7月开始上升以来,其增长势头至今未减,% %。由最终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到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大幅上升,说明我国通货膨胀的性质已由需求拉动的结构性通胀转化为成本推动的总量性通胀。我国2007~2008年6月价格指数的变化如表1所示。我国通货膨胀形势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是国际与国内、长期与短期、需求与供给等各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经济增长连续5年超过10%,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温,推动了价格水平的上涨;经过30 年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已超过60%,我国已融入世界经济体并成为其中的重要一员,受国际市场粮食、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及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全面攀升。此外,冰雪、地震、洪水等频发的自然灾害不仅对供给造成冲击,还在短期内急剧地增加了社会需求,也推动了价格上升。为稳定价格水平,自2007年以来,政府采取了多种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时还实施了价格干预措施,从已公布的近两个月的数据看,上述措施对控制物价的快速上涨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国内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具有很
中国通货膨胀的性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