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诚信教育刍议.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诚信教育刍议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那么何为诚信呢?其实,我们祖先在创造汉字之初便有了明确剖析。“诚”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诚,信也”。而“信”从字形上看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与先祖所说诚实无欺之语。如此简单来说,诚信就是说诚实之言使人相信。那从宏观层面来看,“诚信”是培养人高尚情操,旨在道德层面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一、相期教育,述诚信之重在中华传统伦理中,诚信不仅作为人一项基本品质,更是一项社会要求,而少年儿童作为国家未来主人,以诚立世则是为自己将来奠定坚实基础。诚实乃是取信于人良策,是修身、齐家、治天下基石。古往今来有多少有信之士,因为他们诚信而获得成功,如宋代就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举荐给宋真宗。真宗召见了他,要求他与千余位进士一同参加考试。在考场上晏殊发现考试题目竟是自己十天前练习过,于是他如实禀告了皇帝,并要求改换题目重新考试。宋真宗称赞晏殊诚实,赐给了他“同进士出身”。而这样成于有信例子在古代比比皆是。秦国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社会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为了树立威信,商鞅命令部下在都城外立一根三丈长木头,并当众许诺: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人都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事情就能得到这么高赏赐,结果没人敢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诚信之举,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进而商鞅接下来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六国。而在商鞅“立木为信”地方,也曾发生过一场败于失信闹剧。商周时期,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而烽火是边关报警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要诸侯来救援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当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得宠妃一笑花招后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诸侯们手足无措样子,终于开心一笑。见周幽王失信于诸侯,戎大举进攻周,此时,周幽王再次燃起烽火期盼诸侯相救,自然诸侯一个都没来。大家谁都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局就是幽王被杀而褒姒也被俘虏了。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玩“狼来了”游戏群臣,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则统一天下,后者自取其辱,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也。如此看来,诚信不仅关系到个人成败,对国家兴亡也会产生举足轻重作用。具体到未成年人诚信教育时,简单而言家长要允许学生犯错,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处于学习期间中小学生。错并不可怕,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绝不能姑息未成年人为了掩盖错误而撒谎。同样,作为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不懂、不会,但不能纵容学生不懂装懂,更不能放纵学生因不会而作弊。丢分不可怕,丢了诚信则会失去生活坐标,因此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需时刻教育他们诚信为人。二、教育之路,议诚信相伴“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要捍卫知识尊严,更要教授学生做人规范。纷繁多变成人世界存在种种价值取向,而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对于社会中某些现象,他们还没有足够能力去甄别、把握。为防止腐朽思想侵蚀学生世界,校园是他们身心栖息港湾。在这里教师言行时刻影响着未成年人,每一位教师都要秉承古训“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信教育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rterye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7-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