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祭石曼卿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二、作家资料(一)欧阳修与古文运动从我国古代散文本身的发展来看,宋代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唐代古文运动没有完成的战胜骈文的任务,由宋代古文运动彻底完成了。因而,唐宋古文运动可以看作是一个运动的两个阶段。唐代古文运动,经过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努力,掀起了一个高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韩柳去世,后继乏人,运动未能进一步发展。韩愈的主要继承者李翱,对韩愈所说的写作古文是“志乎古道”作了片面的解释,只强调作者内心的道德修养,重道而轻文。他说:“夫性于仁义者,未见其无文也;有文而能到者,吾未见其不力于仁义也。由仁义而后文者性也,由文而后仁义者可也。犹诚明之必相依尔。贵与富,在乎外者也,吾不能知其有无也,非吾求而能至者也,吾何爱而屑屑于其间哉!仁义与文章,生乎内者也,吾知其有也,吾能求而充之者也,吾何惧而不为哉!”这种理论必然会使古文的写作与现实生活脱离,把古文降为谈道论性的工具。李翱的代表作《复性书》三篇,就是发挥《中庸》的人性论,大谈性善情恶,要求人们去情以复性,开了宋代道学的端倪。韩愈的另一个继承者皇甫湜,则片面强调韩愈论文“怪怪奇奇”的一面,误以为多用僻字、生造艰涩的词语就能写出“惟陈言之务去”的高文,一味好奇尚怪,又把古文带上脱离群众的邪路。如此,古文运动在中唐以后便不能不趋向衰落,骈文在文学领域内仍占据重要地位,经五代到宋初,延续二百余年,直到宋代古文运动开始,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宋代古文运动结束了骈文独霸文坛近乎千年的历史,使古文走上了顺利发展的康庄大道,这与欧阳修及其主要继承者苏轼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欧阳修在《记旧本韩文后》这篇有关他学习韩文及宋代古文运动兴起的文章中说:“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废弃之时。予固知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我们把唐宋古文运动作为一个运动来看,欧阳修是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的。欧阳修继承韩愈和柳宗元的文学理论,对文与道的关系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在主张师法儒家“六经”的前提下,他强调了“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因而把儒家的“道”与现实生活中的“百事”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文士如果“弃百事不关于心”,终日不出书斋,就谈不上能学得“道”,也不可能写出有益的作品来。他并发展了韩愈的“不平则鸣”论,提出“穷而后工”说,更深一层地讲到写作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梅圣俞诗集序》这一名作中,欧阳修写道: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这就从理论上较韩愈更为明确地树立了文相对于道的独立地位。欧阳修在《与乐秀才书》、《答吴充秀才书》、《答祖择之书》、《送徐无党南归序》等文中,多次论述文道关系,实际都是从文的角度谈文章的形式与内容、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他既认识到了文与道的结合,也认识到了文与道的区别。所谓“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是强调道(内容、生活)乃文章之核心,是第一位的,这是针对“缀风月,弄花草”的西昆体文章而言的,重点在于反对为文而文。“古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这又从作家的才能及作家文章风格之不同

祭石曼卿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