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分写连写.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分写连写分词连写在汉语盲文中的作用及基本原则分词连写, 是汉语盲文独有的重要规则。要研究汉语盲文, 必须研究分词连写规则; 要掌握汉语盲文, 也必须熟练地掌握分词连写规则。分词连写, 是为了更准确清晰地表达语意,使盲人文字更加精密化、科学化的一种方法。所谓分词, 即是把一个一个的词分开来写;所谓连写,即是按照盲文的特殊性, 避免音节结构过于松散,便于摸读,将一些词连起来写。分词连写, 必须遵循汉语语法、语言的逻辑性和音节长短程度的基本原则。盲文一词, 只是相对于明眼人用的文字而言。汉语盲文, 只是相对于汉语方块字而言, 因为它们同属于汉语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国一些语言学家曾对盲文和汉字的称谓作了科学的界定, 称我国盲人使用的文字为汉语盲文, 相对而言,称方块汉字为普通文字。众所周知, 自古以来, 汉字不论是书写还是印刷品, 都是不用分词的。盲文则不然。首先, 盲文是一种触摸文字。盲人通过指尖触摸, 感知文字的读音, 同时理解文字的含义。其次, 盲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拼音文字, 盲人凭借指尖触觉摸读盲符, 由符形表象传入大脑, 形成文字的读音和词义的概念。再次, 盲人特有的摸读心理和摸读习惯, 制约着他们不能像明眼人阅读时那样,一目十行,而只能是一个盲符一个盲符地感知和摸读,不然,他们不仅不知所云, 而且疲惫不堪。这三者决定了汉语盲文必须讲究和实行分词连写。分词连写是汉语方块字走向拼音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汉字拼音化的历史, 追根溯源,最早可以说是 1605 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来到中国之后,他曾用拉丁字母代替汉字注音。其后, 则是 1892 年卢汉章的《切音新字》的出现。但是, 并没有形成一套法定的拼音文字。自然, 也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分词连写法。直到 30 年代《拉丁化新文字》问世后,盲文才突破了汉字的束缚,初步形成了汉语盲文分词连写的雏型。因此, 创始于 19 世纪 80 年代的“康熙盲字”和诞生于 20 世纪初叶的“心目克明”盲字,都是不用分词连写的, 它们只记录了每个汉字的字音, 并不直接反映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的语法关系。这是旧盲字的致命缺陷。从严格的意义上说, 它们都未摆脱隶属于汉字的附庸地位, 不具备独立的文字的品格,算不上一种健全的文字。 1953 年开始在全国推广的现行盲文, 一改旧盲字的面貌, 正式采用了分词连写法。这是现行盲文最突出的特点和最成功之处。自那时起,再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积累、完善, 逐步形成了一套分词连写规则, 这套规则的使用大体上可以反映出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和语法关系, 从而使汉语盲文从汉字的附庸的地位上升到了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触觉拼音文字的水平。分词连写, 最初由一种文字处理方法上升为一套规范的规则,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浸透着许多语言文字学家的精力和心血。黄乃先生主持设计的现行盲文, 第一个采用了分词连写法,这是一大创举,但并没有上升为规则。 1958 年周有光等语言文字学家提出了《词儿连写基本规则初稿》,为汉语盲文分词连写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良好基础。继后, 1965 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编写出了《汉语拼音盲字方案及其分词连写规则》,但一直未能面世。 1981 年,盲文出版工作者叶耀增主笔,在参考上述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盲文出版的实践经验, 拟出了《盲文分词连写基本规则( 讨论稿)

分写连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