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doc工作指导书文件编号页 码WI-HR-0351/16版 本编制日期A02012-5-1主题: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批准审核拟制会签董事办行政部生产部PMC采购部物流部财务部研发部品质部工程部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修订者修订日期A0新版发行张波2012-5-1分发部门董事办行政部生产部PMC采购部物流部财务部工程部研发部业务部品质部区区国区区区区国区区国9深圳市国显科技有限公司总指挥:郑琦林指挥领导小组:周松泉,张平化,杨秀安,张玉英,金洪一、 灭火行动组组长:金洪成员:谢伯呈,李平,吴凤许,徐雪华,童辉,姚茂进,许正德,江玉波,邓佳新,陈善军,郑秀兵,冯玉波,冯华焕,张红强,董登科二、 通讯联络组组长:张兵成员:罗婷,骆爱红,王登三、 疏散引导组组长:王艳敏,吴友丽,张阳成员:姚茂进,徐雪华,陈善军,田贵红四、 安全防护救护组组长:金城成员:张蓉,刘典国,张全华,张兵华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在火灾发生后,一方面要积极灭火采取应急措施,另一方面的重要工作就是及时组织人员安全疏散和贵至物资物品的疏散,而且要充分体现出“疏散优先”、“救人第一”的原则。对于弱势群体、行为能力差或已经受伤中毒需要紧急救护的人员,要首先进行疏散;在安全疏散时间内,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务种困难采取救援措施,将需要帮助、救护的人员疏导疏散到安全场所。参加疏散疏导和帮助疏散的人员进入现场的线路不能与疏散人流冲突,负责疏散人员时,要按照预案的分工安排,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沉着冷静、迅速果断地利用器械、工具、装备等帮助被救人员。对于关键设备、信息资源和贵重物品、文物档案等便于携带物品,在情况允许条件下,在疏散中转移保护。消防控制室要依据火势情况按《消防控制室操作规程》播放预先录制好的消防应急疏散广播荥音或山消防控制室值班员直接用消防广播对相关楼层进行紧急广播,通知人员安全疏散。在广播中,要告诉需要疏散的人员:保持镇静,不要慌张,就近找一些手巾等棉织物,用水淋湿捂住口鼻,迅速撤离房间,根据疏散引导人员所引导的方向或疏散指示标志所指的方向撤离。不要乘坐电梯,尽量往楼层下血或明亮处跑。若通道L1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窗户、天台往室外逃生。被大火困阻、无法撤离的人员可利用避难场所等,采取固守待援的方法,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塞堵门缝或用水淋湿被褥蒙上门窗,尽量站在窗台前等易被人发现利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晃动鲜艳的衣物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直到救援人员到来。发生火灾建筑物的每层工作人员在接到紧急疏散命令时,要迅速组成疏散引导小组。通知、引导、指挥人群安全疏散,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疏散顺序:首先疏散着火楼层人员,再疏散其上、下楼层人员,最后疏散其他楼层人员。火警应急程序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熟记火警应急程序,一旦发现火警,请按以下程序处理:当发生火警时,应迅速利用附近的内线电话向区域报警器值班人员报警,并清楚说明:1、 火警的准确地点;2、 火警的类型及火势情况;3、 报告人的姓名、部门、职务、工号;报警时要保持稳定冷静心态,报告完毕速回现场,用湿毛巾护着鼻子和脸部防烟、防毒,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用灭火器灭火,等候消防队员到场。消防队到场后,报警人员应将有关着火的详细情况报告给消防队指挥员,即保安部消防主任、主管、保安部经理。二、手动报警器报警:当发现火警附近无内线电话时,可利用附近的手动报警器报警,其方法是:用手按下手动报警器的玻璃,消防监控中心的电脑主机就会接到火警信号。然后用湿毛巾护鼻子和脸部防烟、防毒,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拿灭火器灭火,消防队到场后,报警人员应将有关着火的详细情况报告给消防队指挥员,即保安部消防主任、主管、保安部经理。三、对讲机报警用对讲机报警的模式与电话报警的模式一样,要清楚地说明:1、 火警的准确地点;2、 火警的类型及火势情况;3、 报警人的姓名、部门、职务、工号;火警各组运作程序:一、区域报警器值班人员运作程序;当区域报警器值班人员接到电话报警时,要问清楚起火的位置、火势情况及报警人的姓名、部门、工号。立即通知当值的领班、主管组织当班的保安员到场进行扑救,通知保安员到集合组成后备的灭火队和引导疏散队,同时把火警的信息通知公安消防机构。如果接到火警最高总指挥的命令,报公安消防“119”时,应清楚准确的说出着火地点、单位、着火的部位、火势的情况及报警人的姓名、单位、职务、工号等。三、总指挥运作程序;指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副总经理、保安部经理、值班经理、各门部总监、大堂经理、消防主任、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当指挥领导小组的成员接到单位火警电话通知后立即赶回单位集合,由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进行具体疏散客人、扑救火灾的工作指挥安排。副总经理(值班经理、各部总监、前厅经理、大堂付理)---负责具体的组织疏散工作,包括提供火场周围客人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