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1〕290号文的要求,由原冶金工业部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管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3—66进行修订而成。由于规范增加了管井设计的101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我国供水管井设计和施工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原冶金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次修订的主要工的技术要求等。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市冶金大道177号冶金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邮政编码430080,传真,,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合肥工业大学主要起草人:胡琏张锡范叶贵钧李天成蒋本昌邱掌珠1总则1(0(1为统一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供水管井的设计与施工,应在取得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规定的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当资料不能满足管井的设计或施工时,应补做相当于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或按勘探开采井进行。勘探开采井应同时遵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和本规范的规定。1(0(4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采用具有出厂合格证的产品,当无出厂合格证时,应经检查试验证明合格后,方可使用。生活用供水管井及其有关材料,应采用无污染和无毒性材料。1(0(5供水管井必须经正式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1(0(6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2术语与符号2(1术语2(1(1勘探开采井exploration,productionwell能满足供水勘察获得水文地质资料需要的供水管井。2(1(2钻进工艺drillingtechnology管井施工中形成井身过程的总称。2(1(3探井wellmeasurement探查井深与井径的工序。(pletiontechnology2(1探井、换浆、安装井管、填砾、封闭以及洗井、抽水试验、采集水样等工序的总称。2(1(5井身结构wellstructure井径、井段和井深的总称。2(1(6井径welldiameter井身横断面的直径。2(1(7开口井径top,of,welldiameter井身上端横断面的直径。2(1(8终止井径bottom,of,welldiameter井身底端横断面的直径。2(1(9安泵段井径diameterofpumpinstallationsectionofwell安装抽水设备井段的直径。(10开采段井径diameterofwateryieldingsectionofwell2(1采取地下水井段的直径。2(1(11井壁管casingpipe支撑和封闭井壁的无孔管。2(1(12井管wellcasing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的总称。2(1(13沉淀管blankcasingslump底部用以沉积井地下水从含水层进入井screens地下水进入过滤管的最大允许进水速度。2(2符号,g??过滤管外径,k??开采段井径,??含水层渗透系数,??过滤器长度或填砾?纬ざ?BR>,??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设计出水量,g??过滤管的进水能力,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3设计要求3(1一般规定3(1(1设计管井时,应明确下列主要符合下列要求:1靠近主要用水地区;2井群布置合理,平均井间干扰系数宜为25,,30,;3井位与建(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3(1(4井群设计时,应留有备用管井。备用管井的数量宜按设计水量的10,,20,设置,并不得少于一口。3(1(5井群设计时,应根据建井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量、水质要求,布置长期观测网,对地下水开采动态进行监测。地下水长期观测网的布置和长期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的规定。3(1(6管井结构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1井身结构;2井管配置及管材的选用;3填砾位置及滤料规格;4封闭位置及材料;5井的附属设施。3(1(7井径设计,应包括下列时,宜沿古河床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