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城堡》——挣扎于理想与望的泥潭<<城堡>>中的主要人物K,做为一名土地测量员,受聘于城堡。于是,他来到了城堡所属的一个村子里。当他满怀信心的准备投入工作的时候,村长说,他们不需要土地测量员。K一头雾水。带着疑问,K千方百计的想进入城堡一探究竟。于是,K曲折离奇的经历由此开始了,通过K与各人等的斗争,呈现了K复杂而隐秘的精神世界。文章通篇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土地测量员,测量的是精神的世界。城堡象征什么?是理想?是望?城堡既是理想,也是望,具有双重角色。克拉姆做为城堡的象征人物,同样是理想与望的双重象征。村子是城堡的一部分,象征了社会,村里的人排斥人的独立精神,世俗社会里没有内心空间,何来的测量土地?土地测量员是一个外乡人,他不懂村里的规矩,不了解村里的状况。他孜孜不倦的想要立足于村子,希望在城堡里拥有一席之地。文中全部的对话,都是人与自己的对话。一个人做为外乡人,观内心那个追随城堡的社会人,他们被笼罩在城堡的影下,对于城堡里的一切,唯命是从,至于城堡里是什么样子,城堡里的老爷是什么样子,没有看见,似是而非的感觉着,一切来自想象,一切来自虚幻,一切那么煞有其事。把自己的生命压在了里面,浑然不觉。文中,一切行为如此荒诞,像一场闹剧,又确实在人们心中存在着,真实地发生着。<<城堡>>把现实中人们生存环境中虚幻的真实,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用离奇荒诞的手法表现出来,象征着人们社会生活的现实境况。一切以城堡为准,人是僵化了的物,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围绕着城堡的话题展开,有关城堡的一切,决定了人们关系的亲疏。这种建立在城堡之上的相互关系,是不可靠的,虚幻的。一切被无形的城堡操控着,被制度左右着,如傀儡一般。傲尔珈,因为得罪了信使,反抗了权威,招致周围人的孤立和疏远,生活陷入了灾难般的境遇,甚至对他家的小油灯放的地方,都看不惯。难怪他爸爸无奈的说,"小油灯不挂桌子,挂哪儿呢?"是啊,反抗了权威,小油灯挂在哪儿都不合适了。他的爸爸担当起了拯救一家人的责任。希望得到官员的宽恕。于是,他走了一条寻求官员宽恕的路。每天一大早,他带着干粮就出发了,在官员们去往城堡的路途中,等着寻求官员的宽恕。在充满希望的等待中,他的背一天天驼了,出来穿的最好的衣服,如今成了他唯一的一件。却没有任何结果,他照样在那儿一等就是一天,只是放弃了收获的希望,把它当责任,一件枯燥无味的差事。"呶,他就这样坐在那儿,有时坐在那儿,有时坐在漉漉的石,有时就坐在雪地里,我们常常看见他们出去在一起,坐在他们那个狭小的座位相互偎依着,在一条薄薄的盖不周全的毯子下面缩一团,周围除了一片灰蒙蒙的白雪和雾之外,什么也没有,有时一连几天,远近看不见一个人影或者一辆马车,就是这么一幅景象,K,这么一幅景象真够瞧的!" 寻求宽恕是为了得到赦免,但宽恕什么,他无从知晓。寻求宽恕了一种茫然的状态,他在茫然中寻找着希望,最终,只能一无所获,落个悲惨的结局。深刻地体现了生活被习俗牵制的,一种茫然的人生状态。寻求宽恕的过程,是被习俗牵制的过程,为什么被牵制?如同问,宽恕什么?谁也不知道。为了弥补侮辱信使这件事,傲尔珈的家人把最小的孩子"巴内巴斯"送到城堡当新的信使。巴内巴斯进入城堡后,变得老实持重,明白事理了。"我望着他,那他两年前还是一个孩子的模样,跟他现在的样子比,心里常常感到难过……我特别闹不懂的是,他原来是一个大胆的孩子--
卡夫卡《城堡》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