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页脚护理降低骨科病患便秘临床观测骨科医学论文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在 50% ~ 70% [1] 。其发病原因多与患者创伤、卧床、疼痛、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大多数患者早期只重视骨折原发病的治疗,而便秘常被医护人员及患者和家属忽视,给患者的生活、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对 80 例骨折卧床患者实施了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 2011 年1 月~ 2011 年6 月住院患者 160 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 80例, 其中观察组男 46例,女 34例; 年龄 37~ 88岁; 胸椎骨折 20例, 腰椎骨折 30 例,骨盆骨折 8 例,股骨骨折 22例; 对照组男 52 例,女 28例; 年龄 41~ 83岁; 胸椎骨折 18例, 腰椎骨折 26例, 骨盆骨折 12例, 股骨骨折 24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具有可比性。 干预方法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进行,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整体护理模式给予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 心理干预由于骨折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患者担心预后,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排便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焦虑、恐惧等因素均可造成便秘。所以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 主动、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 . .页脚便的必要性, 询问患者排便情况, 了解是否存在排便困难,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解释便秘对身体及疾病的不良影响,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环境干预排便环境的改变也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之一,由于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 需要床上排便, 患者会感到害羞、不习惯、怕麻烦家人等, 甚至有意识地抑制排便, 护士要关心患者, 解释床上排便的必要性, 告知床上排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床上正确使用便盆,尽快建立床上排便的习惯。当患者排便时,为其提供隐蔽性环境,用屏风遮挡,保护其隐私,便后及时开窗通风,排除异味,以减轻患者因排便产生的不良心理。 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结构能有效降低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 1] 。骨折早期, 采取易消化、清淡的半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嘱患者多饮水, 每日饮水 2000 ~ 3000ml [2], 保证摄入的水分充分, 能达到软化粪便的目的, 早餐前, 空腹饮用温开水或蜂蜜水, 也能促进患者排便。指导患者多食含粗纤维丰富的食物, 如韭菜、芹菜、萝卜、菠菜等。因为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刺激肠蠕动的作用, 餐后吃 1~2 支香蕉,也可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 3]。 腹部按摩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 自然放松, 手掌置于右下腹, 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 沿结肠走向顺时针环形按摩, 使腹部下陷 1cm , 至左下腹时, 可稍加压力, 10~ 15min/ 次,每日睡前与清晨空腹时各 1 次,按摩手法要缓慢柔和。 排便训练对患者进行床上定时排便训练。患者卧床, 每天早餐后 10~ 15min 按压肛门, 刺激肛门括约肌, 模拟排便过程进行排便训练, 因为此时结肠运动较为活跃, . .页脚餐后食物的刺激可加速胃肠蠕动,
护理降低骨科病患便秘临床观测骨科医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