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坝体砼裂缝处理化学灌浆 1、大坝混凝土裂缝简述 200 6年10月25 日大坝 4# 坝段 EL223m~EL224 m 仓基础垫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首次发现 4# 坝段 EL224m 出现裂缝, 该裂缝于 2006 年 11月 08 日处理完成后,接着 200 6年11月27 日大坝碾压混凝土 7#~9# 坝段 EL223m~244 m 仓施工时发现 10# 坝段左侧面 EL244~ 出现裂缝,截止 2007 年 10 月 15 日,大坝混凝土共出现裂缝 54 条,按裂缝类型分:混凝土表层龟裂和Ⅰ类裂缝共 27 条, Ⅱ类裂缝 20 条, Ⅲ类裂缝 4 条, Ⅳ类裂缝 3 条;按混凝土种类分: 常态混凝土出现 32 条( 闸墩裂缝较多, 呈一定规律性), 泵送混凝土 11条, 碾压混凝土11条; 按仓面混凝土升层高度分: ~1 m 垫层出现裂缝有2条, m 浇筑升层出现裂缝有 3条, 浇筑升层出现裂缝有 13 条, 浇筑升层出现裂缝有 33 条, 浇筑升层出现裂缝有 3 条;按裂缝出现的坝段分: 4# 坝段4 条、 5# 坝段 4 条、 6# 坝段 6 条、 7# 坝段 5 条、 8# 坝段 6 条、 9# 坝段 3条、 10# 坝段 17 条, 11# 坝段 2 条, 12# 坝段 5 条, 13# 坝段 2 条。基础垫层混凝土裂缝 4# 坝段 EL224 m 基础垫层混凝土裂缝成因主要是在基础强约束区处理地质缺陷混凝土厚度不均所引起的。 12# 坝段 厚垫层混凝土是浇筑泵送混凝土, 单位水泥用量大,水化热较高,故形成了较集中的表层混凝土龟裂。碾压混凝土裂缝由于前期碾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冷却水管出现损坏、堵塞、被盗等原因, 造成水管畅通率低, 初期和中期通水效果差, 导致大坝内部温度长期居高不下, 进入低温季节后,由于保温工作做得不及时,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从而形成温度裂缝。彭水水电站大坝原招标文件中规定碾压混凝土夏季不进行施工,但由于工期需要, 依据“彭水监[2006] 第 053 号文”《关于加强夏季混凝土施工温控要求的通知》要求,对夏季混凝土施工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对混凝土拌合、混凝土施工运输、混凝土入仓温度、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养护等工作做了特殊安排和要求。 200 6年 11月 27 日碾压混凝土 7#~ 9#坝段 EL223 m~ 244 m 仓正在施工时发现 10# 坝段左侧面出现裂缝, 该裂缝成因主要是 7#~ 9# 坝段和 10# 坝段高差达 28m , 并且当时气温骤降,加之 10# 坝段左侧面保温工作迟缓等原因造成。闸墩混凝土裂缝闸墩混凝土主要采用常态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浇筑,常态混凝土出现裂缝 32 条( 闸墩裂缝较多, 主要是在闸墩中间顺水流方向呈一定规律性), 泵送混凝土 11条, 经初步分析裂缝成因之一是闸墩混凝土内部初始温度较高, 特别是泵送砼( 砼标号高, 单位水泥用量多, 水化热产生的温度较高), 最高温度达 ℃; 溢流面高程至 EL274 m 段闸墩混凝土全部变更为 C40 砼后胶凝材料用量增大, 混凝土温升大。经过计算比较分析, 上闸墩混凝土自溢流面至 EL274 m 均采用 C40 砼(二、三级配、泵送砼), 水泥用量分别为 316 kg、 288 kg、 355kg , 水泥水化热温升达到 30~ 36℃。大坝闸墩混凝土浇筑时主要由右岸混凝土拌和系统 2#、 3# 楼供料, 其中 2# 楼有骨料预冷和二次风冷, 3# 楼只有骨料预冷,加之 3 月下旬气温突然升高又未开始生产预冷混凝土,出机口温度稍有偏高。闸墩初期通水情况,大坝 EL254 m~ EL265 m 冷却水管引入 m 廊道内,共埋设冷却水管 77 组, 实际通水共有 69 组,通水率 % ;大坝 EL265 m 以上冷却水管从闸墩侧面或下游引出, 共埋设冷却水管 256 组, 实际通水共有 252 组, 通水率 9 %, 冷却水管大部分是在混凝土浇筑后即开始进行初期通水冷却,初期通水 30 天后,检查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相差 1~2℃,自 2007 年 06月 08 日,开始通混合水,进水温度为 14℃~ 15℃, 出水温度为 18℃~ 19℃。根据坝体所埋设的温度计变化情况, 温度较高部位混凝土通水 30 天后, 相应部位大多数温度下降了 20% ~ 28% 。裂缝处理对于各个坝段出现的裂缝,按照长江委设计文件《彭水电站混凝土质量检查及缺陷处理技术要求》相关条款规定及西北院监理中心的相关批复文件进行处理,发现一条及时处理一条, 处理后满足要求。裂缝检查项目主要有裂缝位置、形状、走向、缝长、缝宽、缝
大坝坝体砼裂缝处理化学灌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