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遗产文学文学综合论文摘要: 在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今天, 造型艺术遗产对艺术创作的借鉴意义, 一方面要从文化上对其竭力保存, 另一方面又要将其与现代艺术、现代社会生活相连接, 并使其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关键词: 造型遗产; 借鉴; 传统; 创新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了数千年的文明古国, 形成了十分丰厚的造型艺术遗产。这些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信息, 它不仅是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 也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 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在现代语境下, 绘画创作怎样去创新, 促使艺术家不断的考问自己; 如何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华民族造型艺术遗产对艺术创作的借鉴意义, 在于对艺术遗产的借鉴运用, 取舍糅合, 使得传统文化适应社会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对于传统文化和知识的积累是创新的基本前提, 在这一点上, 中国传统的文化的特质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一、造型艺术遗产的魅力中国传统造型艺术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 新石器时代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 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 展现了中国造型艺术的黎明。商代殷墟遗址及陕西扶风西周墓葬的发掘中都曾发现壁画残迹, 这一时期的绘画形象可从青铜器及玉器上的装饰纹样表现, 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帛画可看出造型艺术在当时已达到较高水平, 为秦汉时期造型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造型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汉代宫廷官署及政治性建筑物上多有壁画, 如西汉麒麟阁, 东汉云台画功臣像、鲁灵光殿壁画包括天地神灵历史人物等。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石生动地塑造了现实、历史及神话人物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 但却是绘画史中的重要阶段。佛教造型艺术勃然兴盛, 石窟壁画如新疆克孜尔石窟, 吐峪沟石窟, 甘肃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特别是敦煌莫高窟都保存有大量的壁画, 展示出高度的艺术造诣。东晋画家顾恺之, 他给寺院画壁画:“遂闭户往来月余, 画维摩诘一躯, 工毕, 将就点眸子, 乃谓寺僧曰: 不三日而观者所施, 可得百万钱; 乃开户, 光彩陆离, 施者填咽, 俄而果得百万钱。”他所绘壁画多么生动, 看的人无不惊叹。隋唐时中国绘画进一步成熟, 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 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 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如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美好图景的《西方净土变相》, 其中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 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 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吴道子的壁画于佛寺壁上画怪石崩滩, 达到“若可扪酌”的真实效果, 而与李思训之作“皆尽其妙”。张僧繇画延祚寺, 张善果画楼霞寺, 董伯仁画白雀寺……都在美术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唐代人物画《步辇图》反映政治事件; 《西域图》、《职贡图》描绘了功臣勋将; 《玄宗试马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皇室贵族; 《醉学士图》描绘文人雅士等。萌芽于东晋南北朝的山水画至此时有了明显的进步, 富于装饰性的青绿山水在这一时期出现, 水墨山水也相继开始。隋代展子虔所画山水具有咫尺千里之妙。五代两宋之后, 造型艺术成为中古绘画的鼎盛时期, 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
造型艺术遗产文学文学综合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