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应急预案.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一)晕针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晕针是最常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是指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针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此证。一、轻度晕针应迅速拔去所有的针或罐,或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二、重度晕针立即去针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如必要时,可配合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措施。程序:去枕平卧→针刺水沟、涌泉穴→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量→解除支气管痊孪→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送急诊科进一步抢救。预防方法:一、心理预防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刺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一)、语言诱导: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二)、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进针。(三)、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有人以此法对42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对预防晕针及其它不良反应有较好的作用。二、生理预防饥饿病人,针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史者和初次针灸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三、其它预防法(一)、压眼预防法:国外应用一种压眼防晕法,经国内在有关单位试用,确有一定效果。方法是:让患者双眼向下看,闭眼,术者将双手拇指指尖分别轩于患者双眼上睑,其余四指分别放在患者两面三刀耳前作支撑,然后用拇指轻压眼球,注意用力方向由上斜向内下方,拇指尖应放在眼球的角膜上方用力,避免指尖直接压迫角膜,按压大约5s后抬起手指约5s,然后再按上法按压抬起,持续约30s,再行针刺。注意:青光眼、高度近视眼者慎用。(二)、浸热水预防法:对于特殊过敏体质晕针病人,有人主张,先嘱病人将两手浸入热水中,约5~10min后,再以毫针轻轻刺入两内关穴,约1min左右,开始针刺其它病中需要刺的穴位。在针灸过程中,一旦病人有先兆晕针症状,应立即处理。针灸拔罐后,令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针。(二)滞针滞针时指针刺后发生的针下滞涩而捻转提插不便等运针困难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痛剧的状态。滞针多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或留针时间过长而中间未行针。主要表现为,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病人常痛不可忍。发生滞针时,对精神紧张者,可延长留针时间,循按针穴周围皮肤,

中医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应急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zhenrgjiangh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