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心境)障碍情感性(心境)障碍(Affective(mood)disorders)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情感或心境显著而持久的高扬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与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正常。一般不遗留人格缺陷。轻者可达不到精神病程度。狭义的情感性障碍仅指躁狂抑郁症,又称躁郁症。患病率远低于精神分裂症,-25%,%;16-30岁首次发病者居多,于15岁前和50岁且首次发病者少见。躁狂症发病年龄一般比抑郁症早,女性发病年龄一般较男性早;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2-。[病因与发病机理]一、病因未明。相关因素有:(一)行物学因素:。发病者家族中同病率为一般人口的30倍,-16%,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单卵双生子同病率(69-95)显著高于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12-38%)。患者的子女即使在出生后不久即寄养于正常人家中,日后患病率仍很高。:患者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基础。分三类素质:①忧郁素质表现为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悉善感,遇挫折易陷入消极。②躁狂素质表现为开朗乐观、热情好动、进取心强、精神充沛,常带有情感高涨色彩。③双性素质为上述两种素质特征的交替出现,每种可历时数月之久。(二)心理社会因素:常作为一种促发因素而起作用。二、发病机理(一)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假说:(CA)假说:抑郁症患者脑内CA不足;躁狂时则增高。-羟色胺(5-HT)假说:脑内外5-HT的增多与减少和抑郁症与躁狂症有关。(Ach)能/去甲肾上腺素(NE)能活性平衡失调假说:Ach能活性亢进,NE能活性降低可能与抑制郁症发病有关;反之与躁狂症发病有关。(二)神经内分泌失调假说:;。推测这些内分泌反应异常可能与间脑、下丘脑生物胺的功能障碍有关。[临床表现]产生情感的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症状,可表现为躁狂与抑郁两种临床表现。躁狂症状特点可概括为:情感高涨、思维迅速、言语与动作增多;抑郁症状特点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立语和动作减少。[临床表现]一、躁狂症(型或期):情感高涨,喜悦、乐观、洋洋自得、重者狂欢、易于激动;思维迅速,联想奔逸、言多语快、高谈阔论、吹嘘夸大、内容丰富,但不荒谬也不脱离现实,言语风趣,描述生动且富于形容词,常引旁人发笑故具有“感染性”,活题常随境转移,有意念飘忽,具有音联,意联。患者精力充沛,精神运动性兴奋,活动增多,行为积极主动,整日忙碌不停,但做事有始无终,好管闲事,爱提意见,凡事以我为主,发致常与人争执,漫骂或殴人等。智力无障碍,自知力欠良或缺乏。二、抑郁症(型或期):情感低落,抑郁忧虑,对有或事的兴趣变得淡漠;自觉联想缓慢、思考困难,消极意念沉重,感觉活着没有意思还不如死,且有自卑、自责或自罪,甚至有罪恶妄想。意志减退,精神不振,缺乏主动性,有时连日常生活也需人督促,动作缓慢,重者终日呆立,愁容不展,泪流满面,有的卧床不起,甚至呈木僵状态。有的自杀意念强烈,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及行为。抑郁症的症状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特征,即精神活动障碍以晨间严重,午后转轻。
13 情感性(心境)障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