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实施方案为全面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甘肃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甘政发〔2017〕55号)、《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夏州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临州府发[2017]82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每千人口中医医院床位数不少于1张,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及重大疾病攻关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防治水平大幅提升;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类(助理)。建设中医药健康服务重点项目,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 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一支由10名以上省级基层名中医、100名以上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为主和近100名的“能西会中”乡村医生、农村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为补充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大幅提升;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到2020年,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县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各西医临床科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县妇幼保健机站置中医儿科和中医妇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乡镇卫生院、70%的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8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室和康复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配备必要的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县卫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负责) 。完善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和评审评价体系,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管理。强化重点专科防治网络建设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州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1个,将县中医医院建成县级中医医疗中心。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提高县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优势病种诊治和综合服务能力。建立慢性病中医药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开展高危人群中医药健康干预,提升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大力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充分发挥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建立健全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加快形成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秩序。(县卫计局负责) 。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探索建立和完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与模式,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以推动综合医院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为抓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在综合医院扶持和建设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鼓励西医脱产学习中医,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县卫计局负责)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中医专科医院和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对举办的中医诊所,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按照法律要求开展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的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和中医药一技之长资质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县卫计局、县食药局负责) “互联网+”中医医疗。大力发展
《县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