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NaCl溶液、%NaCl溶液、、、6%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 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略有不溶性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影响物质穿膜通透性的因素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的物质比极性的物质更容易溶于脂类物质)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穿膜(小的非极性分子,如O2、CO2等)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离子难溶于脂质物质,离子带水膜使体积增大)亲水性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要依赖于专一性的跨膜蛋白【实验步骤】大体流程6只试管分别滴加50%红细胞悬液1滴取6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配置50%的鸡血红细胞悬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混匀后,观察并记录溶血时间具体操作取鸡血6ml,%NaCl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将上述离心后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每组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各3ml:(1)%NaCl溶液(2)%NaCl溶液(3)()甲醇溶液(4)()丙三醇溶液(5)6%(5%等渗)葡萄糖溶液(6)2%(%等渗)TritonX-%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溶液的细胞。【实验结果与分析】:%NaCl溶液图2:%NaCl溶液图3::丙三醇溶液(20min)图5:丙三醇溶液(40min)图6:丙三醇溶液(60min)图7:葡萄糖溶液图8:TritonX-%NaCl溶液不溶血/
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