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外新闻作品赏析刘敏第四章九十年代的新闻作品现场短新闻经济新闻现场短新闻的兴起《现场短新闻评奖办法》(1989年底)评奖标准1、作品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反映社会生活要真实、鲜明、准确、及时。对社会主义物质在果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要好,影响较大。提映重大主题思想的新闻作品。2、作品要突出现场感,形式新颖、生动,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较强。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作品提倡现场口头报道。参评作品要求短而精。具体规定为:报纸:文字限制在1000字以内;广播: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电视:时间限制在3分钟以内难忘的会见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还是这间透着八闽风情的大厅,还是上午10点这一时刻,背景依然是那幅日光岩巨画,茶几上照例摆放着两盆鲜花接见现场的一切似乎都和往常一样,但是今天这里熟悉的一切,却又给人以不同于过去的感觉。1989年11月13日,邓小平同志于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外宾。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小平同志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站在屏风旁边,容光焕发,同来访的貝中经济协会访华团的白本客握手。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几十位外谐煮立小平同志原他们入星回我会见的最后一个正式的代表团2我想利甫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短短几包话,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平和,几十位在场的中外记者却由此得到一条重要消:.今天,敬爱的小平同志将正式告别他60多年的政治生涯。退就要真退,这次我就要百分之百地退下来。我退下来,也是想让党、政府、军队的领导人能够放手工作。我相信他们能够把工作做好。”记者注意到,当小平同志说这句话时,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的神情是坚定的,是自信的。整个会见充满亲切、友好的气氛。从斋藤英四郎先生向小平同志问候开始:“看到您满面红光我很高兴,”到最后道别时斋藤先生紧握小平同志的手,深情地说:“为了中国的繁荣、亚洲的繁荣,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希望您健康长寿!”近70分钟的会见,竟像一瞬间那么快地过去了。以往会见结束时,在场的工作人员深知小平同志时间宝责,虽然都想和他说上几包话,但谁都不忍心去占用他的时间然而今天,几位经常采访小平同志含见外宾的记者再也按捺不住对小平同志的崇敬之情,吴京司声地请求;,“邓席与我们这几位中者们合影要轻松多了作人员也挤?过来,说:“我们也要和邓王席答个影。”小平同志愉快地满足了大家的要求。平同志告别了他光辉的政治生涯,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人民日报》1989年11月14日)现场短新闻的特点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短而精■《”飞天”凌空》中美磋商的最后一幕6月17日19时47分,北京东长安街外经贸部大会议室内传出一阵掌声,中美由此避免了场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贸易战。这个场面,自1994年开始,至今每年一次。从会议室向外望,摄影机自昨天起将入口堵得水泄不通,可以听到记者们用汉、英、法日等语言对在无线电话机发稿,这至少说明中美知识产权磋商在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3分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