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江苏省震泽中学徐伟菊
[内容摘要]本文先从生活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学生发展需要,以及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等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接着结合个人从教经历举例分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四大问题:资源和交互在运用中的失当、学科意识的模糊以及网络化课程缺乏系统性,最后从青年教师、行政部门、教研组、师生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语文阅读
无论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或是从对学生的发展要求,还是学生个人心理诉求,都表明信息技术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必然,师生实实在在深享其益。
信息技术渗入生活很多领域。商品出售统计更方便,阅读方式更多元,通讯工具功能更强大,银行存取款自动化。而银行的自动柜员机,更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极致。同时,不难发现,以往的科技产品如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等从生活用品都成为教学手段,如今又逐渐被信息技术替代。这些现象都说明一个事实:信息技术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手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是这样表述的:“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信息资料。”这样的要求与时俱进。面对网络时代信息爆炸的特征,学生不掌握这种能力,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中学阶段开始培养这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高等学府了解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有助于科技文化的创新。
从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看,趋于理性的他们不只渴求了解外面的世界,更追求对自己喜欢领域的深层认识。必修与选修、课本与读本,已不能满足他们兴趣爱好或是求知欲望。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已有一定基础,学习态度比初中生更能自律。而网络环境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又增加了同学交流学习效果的机会,学生学习心理更加放松。网络课堂的模式更受学生欢迎。
信息技术的确给教学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已离不开信息技术。备课找资料、上课用课件,课后写反思;视频、音频等生动又活跃气氛、PPT幻灯片显示鲜明又快捷,反思电子化便于归纳修改。教研活动可突破传统形式进行网络式沙龙。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确是现代教学的新宠。很多教师对它的利用极高,但对大纲要求的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资料”却视而不见,不尝试运用网络技术到课堂。上世纪末开始引入信息技术,当时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堂,不知吸引了多少目光,跃跃欲试者很多,但吃螃蟹的人不多。十年都过去了,独木难成林,形不成气候。
这是什么原因?仅有的“独木”能不能秀于林呢?
一、阅读资源的多而无当,杂而无用。
其表现为阅读容量大,利用率低。PPT的演示课件,密密麻麻的文字,界面拥挤,视觉效果不清晰;而网络课堂中,相关主题的资源网站、论坛或博客中选用的文章,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到作者介绍,从文本欣赏到作品影响等,无不包容。甚至是百度、google等搜索到的多如牛毛的资源也成为教学资源。学生根本来不及全部浏览,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对资源不加选择,易造成多而无当,杂而无用。
教师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能“吃”得多一些,即使“吃”的不多,那能多看一点也是好的。这种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试想一桌满汉全席,看都来不及看,更何况叫出名字?叫不出名字,影响也不大,只管让人选择挑自己喜欢吃的。但有时间
以信息技术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