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唐张九龄的诗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翻译.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唐张九龄的诗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翻译.docx唐张九龄的诗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翻译【--月工作总结】《赋得自君之出矣》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描写了丈夫远行的妻子在家中的孤单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翻译丈夫离家远行而未归,妻子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织机变得残破无比,却没有人修理;女主人日日夜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好像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弱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赏析《赋得自君之出矣》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丈夫远行的妻子在家中的孤单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形象生动,充满生活气息。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而在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阅读训练 1、"不复理残机"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2分) 2、诗的三、四句描写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2分)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织机残破,说明丈夫离家已久,君去机残,描绘了一种落寞冷清的氛围。(2分,意对即给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思妇的思念比作那团团圆月,这圆月在逐渐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从而使思妇的这份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婉转,真挚动人,也使本诗显得清新可爱。(2分,修辞1分,情感1分,意对即可) 3、通过"残机""满月"等意象,塑造了一位丈夫久出未归,百无聊赖、无心劳作、日见憔悴的思妇形象。(意对即可) 4、比喻。因为日夜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一天天的减弱它的清辉,变成了残月。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真挚动人,美感鲜明。(意对即可)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武则天时中进士,后任右拾遗。玄宗时吏部选拔人才,曾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积官至岭南道按察使。为张说所重,说死,以秘书少监代领集贤院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为中书令,监修国史。任相期间,有直谏之风。曾建议不循资格用人。复置十道采访使,于河南屯田种稻等。又曾主张治裁安禄山败军之罪,以抑其骄横。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诗文著称于时,有著作《曲江集》。张九龄为相贤明正直,不避利害,敢于谏诤,推行一系列利国安民的措施:如主张君王应以民为本,扶持农桑,反对穷兵

唐张九龄的诗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yx110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