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苇花如雪阅读答案,苇花如雪现代文阅读答案,阅读理解.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苇花如雪阅读答案, 苇花如雪现代文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苇花如雪查干①家乡有苇湖,规模可观,风来摆动出一片风景。我们称其为:胡鲁斯台淖尔。胡鲁斯台, 蒙古语: 芦苇。淖尔: 湖泊。那时的家乡, 生态环境可圈可点, 不仅有河水精神着,有湿地兴旺着,还有星罗棋布的水泡子镶嵌在那里。水生植物,到处游动,而且葳蕤。其中芦苇是我最喜爱的一种禾草。一打春, 它便急着往上蹿, 头尖尖的, 像箭镞。由浅黄变浓绿,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有点魔幻意味。②芦苇入诗,自古有之。最早见于《诗经秦风蒹葭》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芦苇。而芦苇被人曲解,始于明代大学问家解缙的一副对联:“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从此, 这两种无辜植物, 便成为轻薄、空洞、无知的代名词。这种偏见,经过岁月沉淀,很多东西早已真相大白,然而,习惯性的用法仍继续延伸。③自古至今,芦苇浑身是宝,为人类造的福,恐怕一言两语是说不尽的。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 无一不入药。芦茎编织的工艺品和生活制品, 是农家之爱。它的根, 我挖过, 并非浅, 而是把泥土抓得牢牢的。所谓“头重脚轻根底浅”, 只是视觉上的偏差而已。解老夫子一次信口开河,竟使它蒙羞至今,令人扼腕。④在童年的家乡,芦苇是常见植物。比较集中的,就属胡鲁斯台淖尔这一处。春夏季节,浓绿如毡,浩荡一片。尤其那微风中的千层摆动,真是婀娜到了极致。秋冬季节, 家乡的芦花,色若初降的白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得仙气十足。一旦风起,无垠的苇波,推波助澜, 浩然荡远。尤其令人感喟的是, 当芦叶枯萎落尽之时, 芦杆依然挺立不倒, 撑得芦花昂扬如旗,激活四野。⑤在芦苇的旺盛期,飞禽、昆虫,以及蛙类,都得益于它的庇护与滋养。尤其在宁静的月明之夜, 此起彼伏的蛙声, 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 美妙的。它使你不由联想, 婴儿求乳时的嘤嘤之声。⑥穷乡僻壤的贫寒人家,火炕上所铺的席子就是用芦苇编织成的。我的母亲,就是一位编织能手,她能编织出极美的图案。母亲说,芦苇这种野草,颇通人性。你怎么想, 它就怎么来, 顺手又顺心。芦苇割下来之后, 立即剖开, 就比较容易编织。时日一长, 则需要用水泡软。母亲用它编织席子, 真是得心应手, 速度也快。一张炕席, 用不了两天, 便编织完成, 还不误做饭、烧水、喂猪之类家务活儿。编织完毕, 需要晾干, 用旧布块擦拭干净, 便可铺炕。新鲜芦苇那浸人心脾的清香,唯有梦中才可独享。⑦在冬日彻骨的寒风中,芦苇还能为我们抵挡风雪,胜似暖衣或者棉被。在秋末冬初之时,将割来的芦苇捆成一人粗的捆子,一捆紧挨一捆地埋入房子外围挖开的坑道里, 再用红柳条将它们绑定, 暖围子便成了。再凛冽的风雪, 也吹不透它。下雪之后, 将雪堆在围子后边, 又多了一层屏障。如此, 不但家里暖和, 连院子里的牛马羊、猪狗鸡, 都可以暖暖地过冬了。⑧童年的我,就把芦苇看做是一种可亲近之物,有一种发小般的亲密感浸于其中。之后, 在几十年的漂泊岁月中, 无论走到哪里, 每当看到芦苇, 就像见到了久违的乡亲, 心就发热。这种感觉,使我一次又一次强烈地思念起故乡和白发苍苍的母亲来。(选自 2015 年5月8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2

苇花如雪阅读答案,苇花如雪现代文阅读答案,阅读理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0610886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