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县21个乡镇,556个行政村,123万人。其中,建制镇10个,人口73万,城镇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根据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本要求,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繁荣城乡经济的重要载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中心城镇、副中心城镇和次中心城镇的扩容提质,非均衡推进,在促进县域经济综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同时,使我县区域经济板块特色更加显明。〜年以来,全县通过各种投融资途径,投入城镇基础建设资金亿元,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得以充实和完善,城市化率达到了 %除槐店镇外,付井镇、老城镇、纸店镇分别被省政府、市政府批准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下面,我把我县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一、立足县情,科学制订发展规划我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和其它县一样,在小城镇建设上并无特别的先天条件和自身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沈丘曾几度辉煌,但就小城镇建设而言,仍然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慢。随着界首、项城的崛起和兄弟县市的快速发展,在东西夹击,四面包围之中,我们深感压力巨大。在新的形势之下,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党委、政府有关城市化发展战略要求,以全新的视角正确分析县情,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比较优势,确立了“兴工强农、民营先行、局部隆起、城镇带动、龙头幅射、惠及白姓”的发展战略,突出城建拉动主导地位,强化了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必须发展城镇”这一新理念的认识。打好沈丘的优势牌。一是边际优势。我县地处省际边沿,是我省的东南大门,承东接西,有利于聚集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二是区位优势。在界首、项城、临泉之间,有拉动和互补的环境,有形成隆起的条件;三是交通优势。漂阜铁路、漂界高速、沙河水运通道,形成了西接京广、东连京九、通江达海的得天条件,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四是传统优势。这里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古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有“商贾云集,会馆林立”的历史底蕴。基于历史和现状分析,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紧紧抓住纸店沙河大桥即将修建,周口大东环即将形成的战略发展机遇,立足超常规,着眼跨越式,实施非均衡,全方位提升小城镇的层次与水平。高标准的建设,必须有高水平的规划。我们以规划 为龙头,对中心城镇总体规划和 20个乡镇的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同时,确立了“不贪大求洋,突出科学性;不固步自封,突出前瞻性;不务虚作秀,突出实用性”的沈丘特色基调。制订了“吸引凝聚、比较优势、梯次推进、内引外联”的战略指导思想,形成了“
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